聂作平:赵化
文摘
文化
2024-11-09 06:00
四川
文/聂作平 选自《富顺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冬天里难得的好阳光如同金子一样洒在起伏的楼阁上,那些古老或新生的窗棂也便染上了一层不真实的暖意。街道狭窄得有些捉襟见肘,却仍可从矮的墙、深的巷和青的瓦这些细节里看出一丝丝古意。瘦瘦的沱江河从镇子外高高的石梯下缓缓流过,河水有些苍白,无声地打着旋儿,间或有几只白色的水鸟和几叶小小的渔舟掠过。夕阳西下的时候,起起伏伏的房屋的影子次第投到了静静的河面,满河都是些高大的剪影在轻轻地荡来荡去。这是一个似乎被时光凝固了的小镇,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古镇,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废镇。它的名字叫赵化--镇名的得来是为了颂扬赵宋王朝的文治武功:据说是它昭化了这里的人民。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沱江是四川最重要的水上运输航线之一。它从金堂一路南来,在千里外的泸州注入长江。赵化地处沱江下游,再南下不到四十里,便进入了泸州地面。在并不太久远的从前,自流井丰富的盐巴自釜溪河而下,在邓关进入沱江,赵化就是自贡到泸州之间最大的码头。盐业使这个古镇曾经一片繁荣,我在一篇题为《想念赵化》的旧作里曾对此描述说:“遥想当年,自流井雪白的盐巴从自贡沙湾码头搬运上船,一路下釜溪,进沱江,过邓关,然后从赵化出境,直达泸州、重庆。盐业曾经给这座古镇带来了辉煌:那时,帆樯如云,商家如蚁,满身肌肉的水手和头戴呢礼帽的商人就沿着这石级很有气魄地走上岸来,走进一家接一家的酒店、货栈,还有挂着红灯笼的妓院。然而,船队已经远去了,兴旺了数百年的赵化镇早已步入冷寂和孤独。秋雨来时,这里的夜仿佛比别处更长,千百所起伏的旧式木楼簇拥一团,偶尔有几点冷清的灯火,将秋夜的雨照得疲倦而感伤。”是的,盐业是一门夕阳产业,它的衰落是不可抑制的。当自流井也不得不走上了另外的寻找新生的道路,釜溪河及沱江沿岸那些和赵化一般因盐而兴的古镇,也就一个个进入了深深的暮色中。曾经的古老建筑已经不多了,但高大的两湖会馆那高耸的飞檐,桂香池畔的赵化书院,以及丁字口街虽然破败,却仍然可以看出气势和富有的吊脚阁楼,仿佛犹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旧事。古镇早年的兴旺也带来了人才的激增,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在刘光第故居普安寨下面的沱江河畔,也就是距古镇约一里许的地方,陡峭的悬岩上刻画着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保障东南。其下有碗口大的小字记述了一百三十余年前发生在沱江河谷赵化段的一场血战:云南农民李永和、蓝朝鼎兴兵反清,一路势如破竹地杀入四川,在川南的另一个古镇牛佛定都。富顺地方震恐,于是由大地主肖云笙出面组织了一支地方武装。两支武装在沱江河谷一场血战,用石壁上的话说,“而石灰溪一战,俘馘几尽,几获贼魁,贼遂不敢犯。”撰文及书写者为清末大书法家包弼臣,苍劲的大字,虽历经了一百多载风雨,仍清晰可辨。新华街曾经是一色的有近百年历史的民国早期建筑,惜乎前几年已经拆得七零八落。这条街和这些民国建筑的由来与一场令赵化人耻辱的战争有关。护法战争时期,滇军进入四川,后来又败走云南,其中一支部队从镇外的沱江上行船经过。赵化当地的地方武装发现滇军的一只运兵船落了单,想吃掉它缴获其武器。不想,这只落单的兵船中有一侥幸逃生者,大为恼怒的滇军立即杀了回马枪。一个营的正规兵力使地方武装完全没有招架之功,新华街因临近码头,被滇军一把火烧成了白地。这场冒失的战争最后以赵化方面赔偿巨额军费告终。繁华事散逐香尘。旧时的光荣或耻辱都已经成为过去。生活还得继续,因此两湖会馆高大的长满枯草的飞下,新修的菜市场人声鼎沸,成为最具生活意味的所在。河街及花园口一带的餐馆里,飘香的豆花饭和羊肉汤这些特色小吃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关怀。昔日千帆竞发的沱江码头,刚刚竣工的轮渡以长长的汽笛划破了由水鸟和苇草主宰的宁静。当时光已经跨入了又一个世纪,古老的赵化更加的衰老。我走在它的大街小巷间,两旁林立的店铺里传来阵阵麻将的哗哗声,而一群孩子和苍蝇在街巷间飞来飞去,快活的笑声一直传到了远远的院落。一种行走在异乡的错觉慢慢而又固执地涌上了心头。是的,我是熟悉这里的生活方式的,古镇的现代的生活方式,安详而自足的生活方式。在三天一次的逢场以外的日子里,这种安详表现得有些落寞和孤寂。入夜时分,十字口一带众多的老茶馆里,总是坐着一些和茶馆一样苍老的老人,他们花白的胡须和充满了痰音的语调,都使人有一种历尽沧桑的辛酸涌上心头。古老的川剧座唱依然在薪火相传,高亢的唱腔本身就具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幽默感。因此这种老人们的自娱自乐便成为划破古镇宁静夜空的一道稀有音符,它使古镇的夜在电视和麻将声外,有了一种让人禁不住要低头回望的吸引力。而现代生活方式已经入侵,当川剧座唱响起之时,谁家的音响里却传来了刚流行的阿杜情歌;十字口迷茫的路灯下,一些表情麻木的年轻人围着炉子在高声地喝酒喧哗,沱江河上夜泊的渔船偶有三两点微弱的灯光散作河星。遍地秋风吹来,古镇融进了那厚重而温暖的夜色里。(图片来源网络)
聂作平,1969年10月出生于四川富顺。曾从事过企业秘书、报刊编辑等职业。现居成都,专业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著作40余部。主要有长篇小说《自由落体》《长大不成人》《青山夕阳》《化蛹为蝶》; 随笔《1644: 帝国的疼痛》《皇帝不可爱,国家怎么办》《历史的B面》《历史的耻部》《天朝1793-1901》《纸上城堡》《一路钟情》《一路漫行》《大地的细节》《天地沙鸥》; 诗集《灵魂的钥匙》等。主编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部分作品译为外文。另有纪录片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