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38字,阅读约需5分钟
编者按
五湖四海燕又至,未名湖畔启新章。新秋之际,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学子将齐聚燕园,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百廿有余的北大也因此活力无限。追梦途中,他们曾意气风发,也曾消沉低首;他们有师友的陪伴,也有梦想的指引。在此,我们与你分享“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翱翔,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汤国正
毕业中学: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童年时燕园外翘首期盼
小时候父母很忙,奶奶的陪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4岁那年,还不到60岁的奶奶因为癌症不幸离世。我想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被诸如此类的疾病困扰,从此我心中有了一个学习生物的梦想。
2016年,全家去北京旅游,几条街道之差,我们没有去到北大那古朴典雅的西门。妈妈说,现在不急着去,等我考上了以后自己去看。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北大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是中国最好的学府。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我觉得自己也许有机会进入这样的学校。
少年时为燕园追风赶月
与北大真正结缘是在2023年,我参加了北大暑期学堂,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体验却非常精彩。记得火车因暴雨中途滞留超过12小时,无法进京,接送我们的学长学姐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抵达北大时已是凌晨三点,大雨滂沱,没想到学长学姐还守候在校门口,一直护送我们进入宿舍才离开。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们又接了另一批同学,直到凌晨五点才休息。这样的人文关怀让我十分感动,那夜北大在我心中有了温度。第二天清晨,我看到了笼罩在薄雾中的未名湖和博雅塔,雨后的燕园让我一见钟情。之后的几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听讲座,感受北大的学术氛围;在草坪上欢歌,体会“狂歌曾竞夜”;在未名湖边漫步,投喂可爱的鸭子。在邱德拔体育馆,在“未名奇妙夜”的现场,异彩纷呈的节目与现场热烈的气氛让我忘记了马上就是要离别的时候了。回到二教,我在北大赠予我的明信片上写下“你来人间一趟,一定要去最优秀的地方看看”,自此开始了三百多天的逐梦征程。
2024年的前两次考试,让我觉得自己与北大渐行渐远了。九省联考的成绩公布的那天是2月28日,距离高考还有100天,我的省排名是459,几乎无法踏进北大的大门。三月的两次模拟考试渐有起色,而四月的“三阳”给我的身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此时,北大寄来了明信片,看着去年八月的自己熟悉的字迹,我还是没有放弃。4月中旬,强基计划开始报名,没有丝毫犹豫,我选择了北大强基。其实按当时的成绩,我可能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但我还是这样报了。之后的三次模拟考试节节败退,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更是考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当时我满脑子都是复读的念头。
许多人说高三是辛苦的,而我却觉得很平常。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没有,只能一遍遍去洗。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才发现只要你认真洗过的地方都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上那件衣服时,都会想起那段岁月。所谓的苦难,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一切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6月25日查分,终究是语文与数学的失误,让我与前30名擦肩而过。6月30日,我来到燕园参加强基计划校测。学长学姐们要毕业了,看到横幅上有一句“万卷诗书堪用世,一塔湖图总故乡”,我不由得鼻子一酸。学长学姐们当年豪情万丈地踏入燕园,如今终有一别,但燕园永远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就是北大,一所有情怀的学校。返程的飞机上,我迎来了18岁的生日。此次一别,何时再见?我默默地想着。
成年后在燕园展望明天
我非常喜欢《三体》,其中有一句话是“世界很大,宇宙更大,我们会再见的”。7月5日,我查到了强基计划录取结果,也算是时隔一年,与北大再见。也许未来我真的有机会去探明宇宙是否拥挤,去研究浩渺的宇宙中若有若无的生命;也许我仍有机会向着最初的生命科学梦想靠近;也许我可能这一生都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但地空人仍应先脚踏实地,再仰望星空。感谢自己,感谢北大,让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我从来不觉得考入北大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因为对一个希望从事生物方向研究的人来说,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做一个平凡的人,并做一些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尽管可能固守清贫,尽管可能一事无成,但能向最初的梦想靠近一点,那就靠近一点。
正如我所相信的那样:抉择难分福祸,但求无愧天地;抉择无论成败,背影自带光芒。
供稿 | 汤国正,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杨箫屿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