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厦门将军祠牌坊:民族英雄陈化成将军祭葬坊具体位置水落石出!!!

旅行   2024-07-31 23:46   福建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城市更新和厦门城遗址公园建设特别是将军祠片区拆迁重建,将始于厦门古城,沿厦门古大道(官道)一线的将军祠古牌坊历史文化区进行恢复和重建,必将产生良好的文化和社会效应。



厦门将军祠牌坊探析


在《鹭江志》厦门岛全图中,厦门城东北侧,在白鹤岭北面、筼通(筼筜)港南岸有一个叫崎岭的地方,因为建有纪念平定台湾的施琅将军、吴英将军的祠堂和牌坊,后人称这一带为将军祠。

将军祠正处在厦门城往北的古大道(官道)之上。明清时候,这条古大道(官道)上建了不少牌坊,这些牌坊成为厦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城市名片,人们纷纷拍照留念,有的还作了记述和描绘,因此留下了不少牌坊照片和相关记录(下两张图分别为1912年美国人Philip Wilson Pitcher《厦门概况》封面和民国时期福建银行货币上的将军祠牌坊),大家将这些牌坊笼统称“将军祠牌坊”。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照片和记录中的“将军祠牌坊”大都被毁坏,而且难以考证,虽有不少调查介绍文章,但总感觉让人意犹未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之遗憾。为此笔者通过走访彭一万、何丙仲等文史专家,与厦门老照片收集爱好者“紫日”先生等共同探讨,对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深度揭开“将军祠牌坊”的神秘面纱,让您更好地走近她、了解她。

将军祠牌坊有哪些?

现在人们往往把分布在古大道(官道)边(上)的牌坊照片笼统称为“将军祠牌坊”,经分析其实并不全在将军祠这一带,而是分布在厦门城及将军祠、麻灶(文灶)、吴仓(吴村)古大道(官道)边(上)等地方。根据道光十九年(1839年)版《厦门志》和解放前成稿、1999年正式刊印的《厦门市志》记载,共有牌坊34座(其中有8座不在厦门城及将军祠、文灶、吴村古大道(官道)边上,“己圯或现圯”的有5座,还有一些史料中发现的牌坊,志书里并没有记载,或可能志书成稿时己毁坏也或许是遗漏),主要有:

道光十九年《厦门志》记载坊表:

1.进士坊,在厦门城南门内,为明嘉靖己丑进士杨逢春立。今圯。

2.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立。

3.大中丞坊,在厦门城,为明傅镇立。今圯。

4.天宫名卿坊,在厦门城,为明嘉靖己丑进士池浴德立。今圯。

5.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在镇南关,为靖海将军施琅立(民国《厦门市志》已无记录)。

6.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在崎岭,为靖海侯施琅、水师提督施世骠父子立(民国《厦门市志》已无记录)。

7.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在崎岭,为威略将军吴英立。

8.钦赐祭葬坊,在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参将杨起麟立。

9.钦赐祭葬坊,在紫云岩后,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立。

10.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

11.节孝坊,在道署之左,为明池宗宝妻郑氏立。今圯。坊碑犹存。

12.节孝坊,在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立。

13.节孝坊,在户部衙,为黄国楷妻陈氏立。

14.节孝坊,在演武亭右,为许志正妻庄氏立。

15.节孝坊,在在麻灶埔,为方宗汉妻涂氏立。

16.节孝坊,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妻叶氏立(民国《厦门市志》已无记录)。

民国《厦门市志》除上述《厦门志》记载外,另有:

17.理学坊,在吴村街,为元吴澄立。现圯,惟存石柱。

18.赐葬坊,在洪山柄,为清提督胡贵立。

20.赐葬坊,在吴村埔,为清提督陈化成立。

21.孝子坊,在吴村埔,为清举人吴惇立。

22.乐善好施坊,在吴村埔,为清黄心广立。

23.乐善好施坊,在吴村埔,为清吴鹄立。

24.孝阙增光坊,在普佑殿,为清孝子黄传昌立。

25.节孝坊,在将军祠,为清贡士孙丕烈妻苏氏立。

26.节孝坊,在吴村,为清提督吴鸿源母曾氏立。

27.节孝坊,在苏厝街,为清苏方能妻吴氏立。

28.节孝坊,在吴村埔,为余光妻叶氏立。

29.节孝坊,在吴村埔,为清训导吴葆年侧室陈氏立。

30.节孝坊,在吴村埔,为清曾志文继配林氏立。

31.节孝坊,在吴村埔,为清吴准妻洪氏立。

32.节孝坊,在吴村埔,为清吴文标侧室林氏立。

33.墓坊,在坑内,为清提督颜青云立。

34.墓坊,在仓里社后灯山,为明兵科林宗载立。


除此之外,民国《厦门市志》还记录了节孝碑、贞孝碑、神道碑、烈士纪念碑共16个,其中将军祠有2个,将军祠前有6个,吴村埔有2个,江头街有3个,寨上垵里崎、塘边社口各1个,烈士纪念碑在中山公园。

将军祠牌坊在哪里?

1.厦门城及附近牌坊

厦门城及附近牌坊,在1839年《厦门志》记载中,进士坊、大中丞坊、天宫名卿坊均己毁坏,其他牌坊也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而大多拆毁,现仅存原普佑殿孝阙增光坊,现在中山路中华城西北角出口处。

2.将军祠及附近牌坊

从方志记载看,将军祠附近除施公祠、吴公祠及牌坊外,还有3个节孝坊(其中为黄明观妻叶氏所立节孝坊民国《厦门市志》己无记录),3个节孝碑、1个贞孝碑,4个神道碑。

通过清朝到民国再到解放后直到现在将军祠周边地图比照分析,从溪岸路沿带溪边出城古道到将军祠再到塔厝社的古大道(官道)的位置基本保持,与如今的溪岸街、文馨路(深田小学西侧道路)、电台山路(深田小学南侧道路)、塔厝路一线道路位置基本一致。

通过对照分析,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应在现深田小学南面道路上(上图显示电台山路),而施公祠应在深田小学南面道路对面拆迁地块上,纪念施琅、施世骠父子的功高大树爱永甘棠坊应是横跨道路的,而吴英祠和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应在将军祠往塔厝路拐弯处,面朝道路。

上两张图为上世纪30年代禾山特种区(时间在1935年到1937年之间)地图,从上第一张地图可以看出,将军祠古大道(官道)上,仍然有5座牌坊,其中靠近白鹤岭带溪边的路口有一个,吴英祠前面有一个(应为勋崇山海泽沛军民坊),吴英祠牌坊左右各有一个牌坊,往塔厝的路边还有一个牌坊。从上第二张地图可以看到,西滨社往厦禾路的路边也有一个牌坊,西滨社也称西边社,志书记载的西边社为池源珍妻杨氏所立节孝坊,应在此位置,现在大概在海翼大厦南面道路附近。在将军祠前为黄明观妻叶氏所立节孝坊以及将军祠为清贡士孙丕烈妻苏氏所立节孝坊,应是吴英祠牌坊外的4个牌坊位置,具体是哪一个还需进一步考证。

吴英祠堂和牌坊,现有不同时期的照片可供研究,主要区别在祠堂,一是中式结构,另一带有南洋风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十五岁的清威略将军吴英去世。为表彰他的战功,皇上特赠太子少保,钦赐祭葬,并赐建“勋崇山海,泽沛军民”石牌坊。吴英去世后,吴氏后人将崎岭南侧的官邸扩建成吴氏宗祠。下图第一张照片中式风格祠堂应为清末旧吴英祠堂和勋崇山海坊,下图第二张照片中具有南洋风格特点的祠堂应为重建后的吴英祠堂(前面的勋崇山海坊还是一样)。1938年吴英祠堂被日本人焚毁,抗战胜利后,吴氏后人于1947年重建祠堂,当时吴氏后人相当一部分在南洋,因此重建的祠堂带有南洋风格,从现在吴英祠堂所在位置遗留的建筑看(下图第三张照片),与第二张照片中重建后的祠堂结构一致,也在同一地点。目前,并未发现清末到1938年吴英祠堂重修重建的记录,而且1947年以来吴英祠重建后也没有再重修,可判断吴英祠遗址上的祠堂建筑应是1947年重建后的吴英祠堂。

3.吴村及附近牌坊

通过照片及相关资料研究,事实真相与原来一些人认为将军祠牌坊主要在将军祠附近的看法有出入。从民国《厦门市志》记载分析,将军祠及附近坊表以及节孝碑、贞孝碑、神道碑等数量确实不少,共11个(坊3个,碑8个),但吴村及附近的坊碑数量更多,共有14个(坊12个、碑2个),特别是坊的数量明显比较多。吴村及附近牌坊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吴村(吴村街、吴仓社街),主要有在吴仓社街为明操江军门傅镇所立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村为清提督吴鸿源母曾氏所立节孝坊,在吴村街为元吴澄所立理学坊(民国《厦门市志》记载“己圯,惟存石柱”)。二是吴村埔,有为清提督陈化成所立钦赐祭葬坊,还有1个孝子坊、2个乐善好施坊、5个节孝坊。

吴村在现在火车站厦门禹悦汇(禹洲世贸商城)和罗宾森商业广场一带位置,以厦禾路为界分为上社(顶社)和下社,靠近火车站厦门禹悦汇(禹洲世贸商城)一带为上社(顶社),厦禾路对面罗宾森商业广场一带为下社,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在吴仓社街,吴仓社街在下社,大约现在罗宾森商业广场位置,因城市建设需要牌坊被移到厦门市博物馆(下图为移放市博物馆的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

为清提督吴鸿源母曾氏所立节孝坊也有老照片,虽然《厦门市志》记录为节孝坊,但其实牌坊上刻的是“乐善好施”(见下图),是为表彰吴鸿源故父一品封职吴扬萼、故母一品命妇吴曾氏所建牌坊,并给予乐善好施字样,《厦门市志》记载是在吴村。吴村一带有吴村山(梧村山)和金榜山,照片背后为较为平坦的小山坡,山坡后侧有房子,因为金榜山山势较高,而且山顶上有较高的石头矗立,而照片中没有,而且金榜山北山脚并没有大道(从历史地图分析厦禾路未修建前金榜山北山脚没有大路),判断牌坊后侧应该是吴村山(梧村山)延伸的小山坡,坡之后有房子应为村庄,牌坊所在位置就是现在湖滨东路靠近厦禾路路段到火车站北广场一带。照片中有另一个牌坊,规模和该节孝坊差不多,但志书记载的其他两个牌坊在吴村街(吴仓社街),是在吴村社的街上(即下社,现罗宾森商业广场一带),而且一个是元代、一个是明代,代巡三省侍御两京坊为两层结构,而照片中为三层结构。因此,可判断是另外的牌坊,具体是什么牌坊有待考证。

吴村牌坊还有一个地方尤为重要,那就是吴村埔。吴村埔到底在哪里?民国《厦门市志》里吴村埔的9个牌坊在哪里?抗英民族英雄陈化成的祭葬坊在哪里?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成为一个迷,始终没有解开。

埔,闽粤方言,泛指平坦的地方。吴村埔,顾名思义,是吴村一个平坦的地方,吴村南面是山,北面是筼筜港,靠山的地方高低起伏,平坦的地方应该靠近海边。

从上第一张上世纪30年代地图可以看出,吴村社在沛茂社和麻灶社(文灶社)之间,南临山、北面海,西大致以金榜山西侧的文灶前后溪(前后溪发源自西姑岭和东坪山之间)与文灶为界,东以吴村山、大厝山流向筼筜港之溪与沛茂社为界,地图显示,厦禾路己修好,在金榜山北麓、筼筜港南岸有一个黑色方框,按照地图标识应为民居,民居的东北角有四个牌坊标志,民居的西偏北方向亦有4、5个牌坊标志。

从上面第二张同时期的地图看,更加清晰的标识民居的西偏北方向有5个牌坊的标志,民居东北侧有4个牌坊标志,9个牌坊刚好与民国《厦门市志》记载的吴村埔牌坊数量一致,民国《厦门市志》关于厦门河流记载“西姑岭山麓之水,北流至石碑牌而入于海”,这里的水指的就是文灶前后溪,亦可印证。

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同时与旧照片对照,并同民国《厦门市志》记载匹配,可以得出吴村埔在金榜山北麓,筼筜港南岸,文灶前后溪(与现后埭溪路走向基本一致)东侧一片平坦的地方,范围大概在现在的厦禾路、后埭溪路、金榜路、禾祥西路合围之地

那么上世纪30年代地图中标识的这个红色方框民居到底是什么房子?陈化成将军的祭葬坊又在哪里呢?

从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照片看,地图中标志的黑色方框民居建筑,是禾山养老院。据民国《厦门市志》,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养老院于吴村,收养六旬以上老人。养老院“南临马路,北面筼筜港,交通便利,空气鲜洁,养老尤为适宜。”

从照片亦可看出,金榜山原来一直延伸到厦禾路,古大道(官道)从平坦的吴村埔通过,没有翻越金榜山。《鹭江志》关于金榜山,记载“有大石镌‘迎仙’二字,盖楼其上,其置楹之坎存焉。旁有石,高十六丈,竦(耸)立名玉笏。去山里许,有石如鹰,下小者如兔,俗呼为‘鹰搏兔’,先生钓矶也。”印证钓矶离金榜山还有“里许”,不在金榜山上。民国《厦门市志》记载“临海有石,俗呼‘鹰搏兔石’,黯钓矶处也。今筑埭,矶在田中。”此亦可印证钓矶不在山上,而在海边。

地图上显示的9个牌坊,与以上第一张照片显示禾山养老院东北侧4个是一致的,第二张照片显示西偏北方向照片只有3个(地图上5个),第三张照片虽然比较模糊,但仍然可以分辨出右侧三个牌坊与第二张照片中的三个牌坊为同样牌坊,虽然角度不一要,但其形状走向一致,背后都是筼筜港和仙岳山(狐尾山),牌坊靠海一侧都有类似晒米粉的排子(照片为同时期,前两张经过处理比较清晰,第三张未经处理),第三张照片中左侧有两个比较完好的牌坊,靠中间有一个牌坊顶部可能损毁,树后侧远方位隐约可见牌坊柱子,因此照片中禾山养老院西偏北方向牌坊应该超过5个(可能由于照片和地图时间差,部分牌坊作图和记载时己损毁)。

通过综合分析印证,吴村埔应该就在金榜山北麓、筼筜港南岸、后埭溪东侧。《厦门市志》记载的吴村埔9个牌坊在吴村埔与禾山养老院东北和西偏北两个位置也是符合的。那么,陈化成将军的祭葬坊又在哪个位置呢?

以上这张就是陈化成将军祭葬坊的照片,以前大家都认为这张照片里共有3个牌坊,但是认真看一下,中间陈化成将军钦赐祭葬坊并非简单的一个坊,特别是坊上左边的神兽,除了本坊应有的三层的神兽之外,牌坊一层和二层的透空处还有两只神兽,那又是谁的呢?

当然不是祭葬坊本身的,由此可以判断祭葬坊背后还有一个坊,只是大部分被祭葬坊遮住了。从上世纪30年代地图标示看,禾山养老院东北侧的牌坊头尾两个分得较开,而中间两个并排比较整齐;从禾山养老院照片分析看,头尾两个牌坊分别在路的两旁,而中间两个牌坊则横跨路中间比较对称,这与陈化成将军祭葬坊照片相一致。另照片中禾山养老院西偏北方向的6个牌坊,无论从走向还是位置都与祭葬坊照片不一致。因此,陈化成将军祭葬坊位置应在原禾山养老院东北侧位置

另外,据文史专家何丙仲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金榜山下某汽车中心站(汽车运输中心站)的石堆中发现一个墓道碑和一块方形石柱。石碑上刻有双龙纹,上书“皇清诰授建威将军提督”“特旨专祠赐谥忠愍陈公”;石柱上刻有对联“帝不忘忠 死所馨香留正气 公犹握节 墓门灵爽靖妖氛”,挽联题名是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曾任陕甘总督的莆田人林扬祖。建威将军、忠愍陈公都是指陈化成将军,因此分析石柱石碑应是陈化成将军祭葬坊坊柱和墓道碑。而发现坊柱和墓道碑的汽车运输中心站,恰好就在旧吴村埔,也就是在原禾山养老院东侧位置,发现石柱石碑的另一知情人金榜公园工作人员李彩云回忆,刚开始石柱石碑是在凯旋广场工地上发现的,就在汽车运输中心站北面,也是在吴村埔和厦禾养老院东北侧牌坊附近,这可以再次印证陈化成将军祭葬坊应该就在原禾山养老院东北侧。同时通过不同时期地图比对,还可以测算陈化成将军祭葬坊位置在今厦禾路全季酒店和美新广场北侧汇文路一带

4.其他牌坊

民国《厦门市志》记载的其他牌坊,大都已经损毁,只有为广东左翼镇总兵许廷桂所立钦赐祭葬坊,在紫云岩后,樵溪旁,植物园热带雨林景区内,与墓葬在一起,保存比较完好。

为靖海将军施琅所立的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在旧镇南关,现鸿山寺一带,早在上世纪20年代修建思明南路时就己拆毁。

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在玉沙坡接官亭前,乾隆三十九年,厦防同知蒋元枢建,后毁坏。2017年易地重建在沙坡尾朝宗宫广场前的驳岸边。   

此外,同样处在古大道(官道)上的麻灶(文灶),志书仅记载麻灶埔有一个为方宗汉妻涂氏所立节孝坊;白鹤岭深田内为大鹏参将杨起麟所立钦赐祭葬坊,演武亭为许志正妻庄氏所立节孝坊等等,这些均己损毁,尚无可考。

将军祠牌坊往哪去?

曾经辉煌一时并作为厦门名片的将军祠及牌坊,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大都被拆或损毁,掩没在历史的大潮中,目前将军祠仅存一个破旧的祠堂和两只掩埋剩半截的石狮子,陈化成将军祭葬坊也只剩下一个坊柱和一个墓道碑,收藏于市博物馆

将军祠和牌坊虽然已经破旧甚至大多消失,但是将军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巨大贡献不能忘,将军抗击外敌的英雄精神不能忘,将军祠牌坊所宣扬的爱国奉献、维护统一、英勇抗敌、乐善好施、孝敬老人等优良传统文化不能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厦门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岛内大提升、城市更新正在大力推进,将军祠片区正在展开拆迁重建,有关部门也正积极策划建设厦门城遗址公园。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城市更新和厦门城遗址公园建设特别是将军祠片区拆迁重建,将始于厦门古城,沿厦门古大道(官道)一线的将军祠牌坊历史文化区进行恢复和重建,必将产生良好的文化和社会效应一是有助恢复将军精神文化。恢复建设将军祠及相关牌坊,有利于留存和弘扬施琅、吴英、施世骠等将军为祖国统一所作牺牲奉献精神,教育两岸人民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为,积极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二是有助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将军祠(施公祠、吴英祠)200米范围内就有厦门一中、百家村中学(在建)、深田小学、将军祠幼儿园、华侨托儿所、汇佳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又处在将军祠、公园东路、二市、文灶交通要道上,恢复重建祠坊,有利于加强对少年儿童及广大民众的教育,发挥良好的教化育人作用。三是有助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沙坡尾易地重建盛世梯航天南都会坊,虽然是恢复重建,但由于蕴含厚实的历史文化,很快就受到民众的欢迎,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将军祠一带临近厦门古城,靠近中山公园,地处老城交通要枢,打造以厦门城遗址为起点的古大道(官道)将军祠牌坊文化,必将成为民众游览新的路线选择和重要网红打卡点。

(本文图片源自紫日及网络等,欢迎补充相关信息,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简介:一望,厦门文史研究者。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鹭客社
鹭客社(LOOKERS)人文公众号秉承“守望乡土、再造人文”的使命,以厦门为轴心,以公益为宗旨,以自然和人文为契入点,首倡“鹭客·LOOKER”,也就是“乡土守望者”的新生活方式与新生存理念,打造众生兼爱的尘世故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