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智汇 | 混血美女的谍战传奇:郑苹如的神秘双面人生

文摘   2024-09-16 09:37   吉林  


和风

智汇



        混血美女的谍战传奇:              郑苹如的神秘双面人生 




她,抗战时期的我国杰出间谍。为了完成任务与位于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的日本首个在华汉奸特务机构“76号”负责人、大汉奸丁黙邨恋爱;同时爱上侵华战争甲级战犯近卫文麿公子近卫文隆,试图在蒋介石和近卫文麿之间建立一条联络暗线,以实现中日和平。抗战结束前一个月,李香兰在上海与张爱玲会面,讨论电影。二人的对话内容不必多言,但是多多少少和她有关联的《色戒》女主人公随之诞生。


郑苹如纪念铜像 座落于上海青浦福寿园·紫薇园


她就是郑苹如,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国民党高官。尽管有一半日本血统,但作为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被唤醒,加入特务机构 “中统”,利用流利的日语、高超的情报业务能力和美艳绝伦的外表,周旋于“魔都”上海各方势力中,年仅二十出头就被“76号”暗杀。



郑苹如


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位爱国女间谍有着复杂的家族背景,人生也历尽惊涛骇浪。关于她的英勇事迹网上也多有讨论,这里自不必赘述。这里要从别的角度聊聊郑苹如,让大家对她有一些认识和了解。


李香兰


提到郑苹如就不得不提李香兰。郑苹如与李香兰同样有着日本人的血统,又同为那一时代的知性、优雅的女性典型。由于郑苹如的过早被害,郑苹如似乎并不如李香兰为人所知。但历史上的有些人和事还是应该让后人记住的。


人都是复杂多面的。很难单纯以爱国简单定义郑苹如的诸多事迹。在那样的时代,在日军四处侵略的东亚大地上,国家乃至国境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和生活在如今和平时代的我们,在心境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从人性的角度去看郑苹如,或许能看到一个更为真实而具象的个体。


10岁的郑苹如和母亲木村花子


郑苹如出生于日本,在中国长大。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这一点,在丁黙邨后来的供词中得到了印证:“郑母系日人,郑在日生长,日语极佳,日友极多,日籍密友亦不少。”这样一个与日本及日本人渊源颇深的人竟然能出淤泥而不染,一心爱国,实在令人敬佩。郑苹如的爱国情怀分析起来,应该有如下来源:


1.郑苹如的爱国来源于父亲的以身作则


郑苹如父亲郑钺


郑苹如的爱国情怀不同于当时其他革命志士,她没有受过任何革命思想的教育与宣传,上海民光中学商科毕业后进入上海法政大学专攻法学。她的爱国之情首先来自父亲郑钺平时的言传身教。郑钺虽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却多次婉拒日本人和汉奸的邀约,坚决不加入汪伪政权,始终追随蒋介石政权。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关于这一点,还要多说几句。由于年代久远,时势不同,各位读者可能难以想象郑苹如父亲这种宁死不做汉奸的情怀。大家不妨看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孤舟》。男主父亲顾希形宁可自杀也绝不做汪伪政权的县令,就是郑苹如父亲的真实写照。



在郑钺的言传身教下,不只是郑苹如,其弟郑海澄以空军飞行员身份参加对日作战英勇牺牲,姐弟二人皆是满腔爱国之情。

郑苹如和她的弟弟们


2.郑苹如的爱国源自于母亲的深明大义


郑苹如母亲木村花子携子女来到中国后,改名为郑华君,名字中的“华”字明确表明了心志:以丈夫的国度为荣。据郑苹如亲侄郑国基回忆,“初欲结好中日,而会逢战乱,历尽艰苦支撑门户。・・・・・・因为她是日本人,又受到了一些不了解我们家庭情况的中国同胞的敌视,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还拿气抢射伤了她。可即便如此,她自小就给我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我爱国。”当郑苹如被捕之际,汉奸及日本人借机逼迫郑钺加入日伪政权,遭拒后希望郑苹如母亲劝说,郑母如是回复“作为日本人,我为我的祖国侵略中国感到羞耻,我怎么能劝说我的丈夫呢。”受如此深明大义的母亲教诲,郑苹如的爱国情怀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3.郑苹如的爱国源于自己的复杂心理


郑苹如虽在中国长大,但抹不去身上的日本人血统。在和平年代,日本后裔的身份不会给她带来多大影响,日军踏入中华大地上时,一切似乎都变了。平日里与她打打闹闹的同学们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日寇”时,当她们姐弟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日本人的身份被邻居小孩报复时,郑苹如的内心不可能平静如水,然而,作为一个青年学子,她所能做到的首先是远离自己的同学。


犬养健的著作中文版


日本前首相犬养毅的儿子犬养健在其《揚子江は今も流れている》(我国多译为“扬子江仍在奔流”,中文版后改为《诱降汪精卫秘录》)一书中写道:“ピンルーが学校を欠席しがちになるすべての要因が整って行った(苹如经常旷课的全部理由都齐备了)。” 对于一个涉事未深的青年来说,突然遭受到身边亲人外所有人的关注——他们想知道她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会想些什么。她的内心可想而知该有多么惶恐、不安:既有作为日本人后裔的耻辱和良心上的过意不去;又有作为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她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周围人满意,让他们相信她不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她也是爱中国的,所以她选择逃避。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时,无外乎两个结果:一是沉沦而自我放弃;二是勇敢地做自己。郑苹如显然选择了后者,在经历了短暂的情绪低落后,为了证明自己和周围人都是一样的,满怀深深地热爱中国之情,她在两个弟弟的帮助下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中。不久后就加入中统,不同于其他特工,未受何训练完全靠其个人美貌和拳拳爱国之心为国民党政权获取情报。在其短暂的谍战生涯中,最为人绝赞的是,一绑架犬养毅之子犬养健;二暗杀大汉奸丁默邨。关于这两件事,网上介绍甚多,大家感兴趣可自行检索。


写到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斗胆给革命先烈、令人敬重的郑苹如女士的爱国情怀做个总结,绝无冒犯之意,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从民族大义来说,郑苹如女士的爱国情怀是毋庸置疑的。她深受父亲影响,作为中国人,就要无愧无悔。至死都不承认受中统指派执行暗杀丁默邨任务,坚称受情所困,绝不出卖组织。这一点就足以让一众汉奸,叛国、叛党之辈汗颜。


从其个人来说,郑苹如女士的爱国情怀又是简单而纯粹的。这来源于她的中日混血出身,她投身抗日就是要拼死证明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为了苟活而假装爱国。有时候,越是简单而纯粹的东西,或许会让人更加珍惜,甚至丢掉性命都在所不惜。个人觉得郑苹如女士就是如此吧?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作为一个搞日本研究多年的人,有时候看问题,总想看看日本人是咋想的,顺手搜搜,嘿嘿,还真有不少日本人对郑苹如女士关注有加。第一部讲述郑苹如女士事迹的是这本书:


松崎启次的叙述郑苹如事迹的著作


1941年6月出版的《上海人文记》,由松崎启次创作。书中“戴志华被枪杀 ”一节,将郑苹如化名为戴志华,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详尽叙述了郑苹如在上海的活动。


柳泽隆行(左2)向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赠送新书《郑苹如》 (左1:郑苹如侄子郑国基 )


上图来源于上海人文纪念馆(网址:

https://museum.fsygroup.com/index.php?c=news&m=show&id=16),图下说明有删减。



柳泽隆行参观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并在郑苹如展位前留影


上图同样来源于上海人文纪念馆网站。图中《郑苹如》一书作者柳泽隆行于2008年8月拍摄《真实的郑苹如——一位拥有中日两个祖国的女特工》大型记录片。


简单说,日本研究郑苹如女士的学者们似乎更倾向于将其描述成既爱中国,又爱日本的反战和平人士。

后人有诗这样颂扬郑苹如女士:

战火纷飞岁月艰,苹如巾帼绽红颜;

勇担使命锄奸佞,浩气长存映碧天。


注:本文所用未标注来源图片及引号内文字均取自于中日两国网站,参考较多无暇全部注明出处,特此说明。如有不当引用,敬请告知。



 吉大日文 | 吉日出发

责任编辑 | 赵世海

         责任排版 | 吴一彤 李  婧

                    指导教师 | 宋  婷 赵世海              


吉大日文
吉大日文系官方账号,服务日文系全体师生。及时发布学术讲座、科研成果、考试留学、学生活动等各类官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