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谈 ∣ 文学翻译:外译与中译之间

文摘   2024-05-20 13:11   吉林  



名家对谈

文学翻译

外译与中译之间













应外国语学院邀请,2024年5月17日,二级教授、学者、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于长敏老师与文学翻译家、散文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老师同台而坐,在外语楼500会议室做了题为《文学翻译:外译与中译之间》的对谈形式学术讲座。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房颖老师主持,吸引了以外国语学院为首的各院系师生以及校外人士的广泛参与。

MOTHER’S DAY

MOTHER’S DAY


于长敏教授从中译日的角度出发,首先举例说明了汉语理解能力即母语水平的重要性。接着深入浅出,从名言谈到样板戏再谈到莫言小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说明了打磨日语水平的必要性。最后用鲁迅小说中不同人物姓名称呼以及台词的不同翻译版本为例,阐述了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可或缺。林少华教授则是从日译中的视点出发,给出了对应角度的经验。首先以翻译容易“入坑”作为切入点,与英汉翻译作对比,说明了日汉翻译的微妙之处。接着以汉语跨越千年一以贯之、词汇多且感染力强、中国人情感性的微妙三个层面为佐证,旁征博引,点名了作为一名中国译者的先天性优势。最后以作家村上春树本人对其作品英译本与汉译本的评价为支撑,重申了村上文学译本中英语无法传达而中文可以传达的情韵,强调了译本中艺术情韵的重要性。




对谈结束后,房颖老师向两位教授提出了在外译与中译中是否都需要形成译者自身文体、AI最终能否取代人类的两个疑问,两位教授均表示文学翻译带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本是原作者与译者相互融合妥协的产物。针对AI技术对人工翻译的挑战,于长敏教授从外交(达)、商务(信)、文学(雅)的三个角度出发,认为AI无法在“雅”的层面超越人类,取代人工文学翻译。林少华教授则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心、地下室之地下室,是隐秘的情思,具有比宇宙更复杂的特性,无法被机器代替。


本次对谈讲座内容通俗易懂、两位教授平易近人,给同学们的外译与中译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于长敏教授与林少华教授的精彩讲座表达了深切感谢。



吉大日文|吉日出发

稿件提供 | 张若言

稿件审核 | 穆彦姣

       责任排版 | 唐可欣 李 婧



吉大日文
吉大日文系官方账号,服务日文系全体师生。及时发布学术讲座、科研成果、考试留学、学生活动等各类官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