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理状态好不好,看一眼房间就知道

健康   2024-10-03 18:01   陕西  


作者:清筠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前几天,我和我妈去楼下阿姨家做客,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楼上楼下的房子,格局其实差不多,甚至阿姨家的房子还要小二十几个平米。

但总体感觉下来,他们家却给我一种“过得更好”的感觉。

首先从进门开始:

她家客厅的整体色调是偏暖的绿色,玄关处,一盆修剪得很好的绿萝,从架子上倾泻而下。

柔软的棕色皮质沙发散发着淡香,一张按摩椅摆放在侧,上面是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绒毯。

来源:pexels

反观我家,感觉就不大一样。

墙壁是蓝灰色、偏暗的壁纸,据说是这样耐脏。

沙发选好打理的布艺,因为担心清洗起来麻烦,我妈还多铺了一层灰色的垫子。

绿植当然也有,但整整齐齐码在了阳台上,枝叶稍稍凌乱,野蛮生长。

两个客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浪漫一个实用,一个“暖”一个“冷”。

看似两种风格,实则是两种生活态度。

从小到大,我去过不少人的家里。

有的面积虽小,却不乏利落的美感.

也有空间很大,但处处显着“拥挤”。

一个人能过出怎样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匮乏,其实看一眼他家就知道了。

01

匮乏感,
伴随着生存焦虑


过年前,我和我妈盘点家里的物件:


一模一样的花盆有五个,泡脚桶有三个,差不多的花瓶有四个。

打开她的衣橱鞋柜,款式差不多的鞋子衣服,像多胞胎一样挤在一起。

我问她为什么要置办那么多差不多的东西,她沉默了。

晚上我们俩躺在床上夜聊,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小时候家里很穷,五个兄弟姐妹,妈妈是最小的那一个。

出生时外婆已经40岁了,不能够全心全意照顾她。

哥哥姐姐们每天忙着料理农事,照顾家禽,也顾不上陪伴最小的妹妹。

来源:pexels
妈妈是靠自己长大的:
冬天寒冷,手上的脓疮鼓成馒头;

夏天炎热,要在艳阳下除杂草杀虫。
“多余人”的感受,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只能靠拼命学习、拼命干活,获得一点微弱的存在感。

这种心态延续到了长大后的生活里,“努力更好,不被抛弃”成为了妈妈的人生信条。

这种努力,表象是积极的,底层却是疯狂涌动的“基本焦虑”——

卡伦霍妮最早提出“基本焦虑”概念,用来形容孩子在令人恐惧的世界中,感到无助。

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会为了将这种焦虑降到最低,就会形成各种防御机制。

不允许自己过得好,是“禁欲”的防御机制,否定了非禁欲的创造性、享乐性的活动。

来源:pexels

这种故事,在父母那一辈非常常见:

一位朋友的父亲,早年自己开小卖铺,靠挣点碎钱活着。

一家三口睡在小卖铺后面的板房里,晚上伴着蚊子、苍蝇的大合唱入睡。

后来做生意挣钱了,住进了大房子,再也没有虫子了。

父亲却依然不改往日,在每次出差时,都只去100块以内的招待所,睡硬邦邦的板床。

这类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活得很“勤奋”,同时也很累,物质的宽裕填补不满内心的空缺。

他们靠占有更多的物质、知识资源,来获取内心的稳定和踏实,却只是饮鸩止渴。

来源:pexels

弗洛姆在他的《占有与存在》中,将人们的生存方式分为两种:

占有式与存在式。

生存型占有(existential having),是一种外在的“忙碌”。

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要拥有、保存、维护和使用某些物品才能存活下去。

弗洛姆说:

“这是一种以努力存活为目的冲动。”


在这种生存方式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摆脱基本生存焦虑,填补缺失的空洞。

占有式的生存方式,旨在拥有更多的物品。

在家里打更多的柜子,为了储存更多的物品,牺牲了舒适性的体验,属于占有式的生存方式。

来源:pexels

而另一种存在式的生存方式,重点在于体验。

存在式的生活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使用人的各种能力——

“意味着自我更新、成长、流露、热爱、超越孤立自我的藩篱;


对一切兴致盎然、热切期待并且不吝给予。”


买很多花瓶,不光是担心花没地方放,而是真的喜欢那些美好的器皿。

添置一件衣物,不仅是怕没得穿,而是享受装扮自己的过程......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且不因为享受而感到愧疚。

占有式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被动的填补、逃跑;


而存在的生存方式,是一种主动的热爱、迎接。


柔软的沙发、宽敞的窗台、精心搭配的花束......

对生活主动的热爱,正体现在日常空间的角落里。

02

匮乏感
的三个特征



身边有个朋友B,特别会折磨自己。
工作两年,月入2万,不谈恋爱不买房,也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却一直住在5人合租的蜗居公寓里。
5户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晚上洗澡排队要一个多小时。
来源:pexels

穿过狭长的过道,进入她的房间,我更是惊呆了:

鞋盒从地面摞到天花板,一堆快递的纸箱子齐齐地码在角落。

我问她:“为什么不住好点呢,为什么东西不丢掉呢。”

她回:

“哪有钱啊,不想花那么多钱,有地方躺就可以了。”


“东西不能丢,以后搬家、寄东西,都能用得上。”

B很少外食,人均一百以上就开始疯狂自责;

拒绝各种“流行”,因为穿不了太久。

她舍不得花钱改善生活,却特别热衷囤积“废品”。

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妈式生存法则”——

爱攒垃圾袋,只买打折品。

传统意义上,这是“持家”、“节约”的表现。

但久而久之会发现,他们可能并不是不想过得好、没有需求,而是不允许。

来源:pexels

我家有个神奇的特点:收纳空间异常多。

榻榻米掀开是成排的柜子,飘窗也被故意打高了50厘米,添了一排收纳格。

客厅和书房的边边角角,都被我妈安插上了收纳箱或小推车。

据说装修的时候,所有的收纳都是我妈亲自设计的:

“什么都可以简约,抽屉和柜子不能少,以后东西会放不下的。”

3口人,140平的房子,我原本的期待是宽敞的书房、舒适的沙发,却被装成了大型仓储室。

我戏称我妈的装修风格为“贫寒风”——

实用为上,舒适靠后,生怕看起来过得太好。

来源:pexels

物质上不允许自己过得太好,折射出的其实是内心的匮乏。

带有匮乏心态的人,可能有以下三种感受:

1)、总是觉得“缺”

被匮乏感包裹的人,会有“我永远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的信念;

无法驱散恐惧、焦虑与不安全感,一直处在一种警觉的应激状态,试图从外部获取足够多的能量。

小到觉得永远缺一件衣服、一件物品;

大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富有。

在他们心目中,幸福的生活是有无数前置条件的。

需要把“缺”的坑都填上,自己才有资格好好生活。

2)、享乐羞耻

被“匮乏感”包裹的人,非常讲究实用性。

衣服需要耐脏,最好是基本款,永不过时。

吃饭能吃饱就行,吃得太好、太贵反而让他们内心充满罪恶感。

家里装修也不能太好看、太舒服,他们对一切基本需求以外的东西都感到警惕,认为那是“华而不实”。

来源:pexels

3)、爱囤积,重复性购买

内心的匮乏,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填补。

好比那个爱攒快递盒的朋友,总觉得以后搬家、寄快递会用得上;

腾出很大地方堆放这些东西,不吝牺牲现在的生活空间和体验。

也好比大学时候的我,我特别喜欢买卫衣,囤了无数件。

从颜色到款式,其实大同小异,但还是忍不住继续买。

我想要追求美、追求有风格穿搭;

但“衣服不够穿”、“我不够漂亮”的感受太强烈了。

强烈到让我焦虑,没有精力去追求真正美的东西,只是用重复性地购买去压抑这种焦虑。

来源:pexels

表面是物质、金钱的匮乏,背后则是内在力量的缺失。

被“匮乏感”追逐的人生,是一种“逃跑”的姿态。

看似在奋力前行,其实并没有掌握主动权。

对生命的好奇和探索,被焦虑感淹没,整个人呈现出收缩、躲避的状态。

“匮乏感”的笼罩下, 即使物质条件逐渐丰裕,也很难真正“过得好”。

03

如何
减轻匮乏感

被匮乏感包裹的人,是很被动的。

不断前进,是为了摆脱焦虑,为未来而活的。

工作、读书、社交,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用力”,但很难享受。

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只要一天不摆脱这种想法,他们所渴望的“更好的生活”就一天都不会到来。

来源:pexels

曾经去过一户人家,印象很深刻。

30平米的老破小,一家三口居住。

伫立在逼仄的城中村,穿过陡峭、昏暗的楼梯走廊,方来到门口。

地方真的不大,推门进去就是厨房,转头几乎尽收眼底。

在这样一般的环境里,客厅还安排了小小的“无用一角”。

一张摆着茶具和鲜花的桌子,一个软软的懒人沙发;

上方打了一个不宽的CD架,整齐排列着主人的收藏。

来源:pexels

小时候,父母总是和我说:“少买无用的东西,我们没有钱。”

长大了,不缺钱了,那种“有用”的执念却永远留下了。

再看见那间小房子里的“无用一角”后,我发现:

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任何前置条件。

匮乏的不是钱包,而是我们的内心,那个“实用主义”的执念。

或多或少被原生家庭影响,我也一度是那种为享乐羞耻的人。

衣服用来保暖,食物用来果腹,生活为了赶路。

后来,遇到一些“充盈”的人:

在乎我的需求,带我去实现想完成但舍不得的梦想。

我这才意识到,买一样东西可以单纯是为了喜欢,去某个地方可以只为了享受日落。

一切“无用”的东西,都是那么治愈。

我开始尝试爱自己,给自己买礼物,认真爱护自己的身体,装扮头脑和外在。

逐渐尝试跳出“匮乏”的藩篱,以一种崭新的、迎接的姿态,去拥抱生活的丰富、当下的美好。

原来打扮的前提不是漂亮,享受的前提不是富有,被爱的前提不是优秀。

允许自己过得好,才能真的过得好。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END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壹点灵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提供在线/门店咨询,已入驻4.2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累计向4300万名用户提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婚姻情感咨询、心理倾诉、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培训等心理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