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处地方因红军长征而熠熠生辉:一端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这里见证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与不朽征程;另一端则是红军长征胜利后的根据地,延安,孕育了今日之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那里传承着科学与革命的火种。
如今,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血脉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于都中学星火支教团(下文简称支教团)的身上涌动着。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星火支教团踏上了前往江西省于都中学的支教之旅,将两所学校的红色基因紧紧相连,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教育篇章。
01. 融冰相聚,共起新程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于都中学星火支教团于7月3日在线上进行见面破冰。基金会郭松林老师对赴于都中学进行社会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队长王思瑶深入介绍了本次支教的主题与内容,并根据支教团成员的特长进行精准分工。
02. 踌躇满志,整装待发
破冰会结束后,支教团成员以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分享学习经验、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全面开展备课工作。首先开展线上课程总结会,调整细节,统一思路,设想课堂情况,制定应对方法,并于7月19日正式开始课程试讲,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打磨,期待呈现更完美的课程效果。
03. 启程出发,踏歌而行
7月20日中午,支教团成员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出发,前往北京丰台站。支教团成员们在旅途中也不忘进行课程讨论,互相提建议,修改细节,不断完善,致力于打造更适合于都中学优秀学生们的课程。
01. 支教之旅,顺利抵达
支教团成员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抵达于都站。于都中学的老师们为支教团精心布置了宿舍,准备了相关生活用品,热情迎接支教团成员的到来。
02. 开班仪式,正式启动
7月22日上午,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于都中学星火支教开班仪式在于都中学初中部恒慎楼3楼举行。于都中学校长黄发福、副校长王建忠、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王群超老师、星火支教团全体成员,以及于都中学学生原班主任、新初二班学员、新初三班学员参加仪式。
仪式上,全体人员共唱国歌。黄发福校长致辞,欢迎支教团一行的到来,他介绍了于都中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参加学生的整体情况,对本次支教提出了期盼。王群超老师致辞,对于都中学的支持致以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次支教活动背景,对支教团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星火支教团代表王思瑶、于都中学初中部学生代表项梁同学分别发言,表示不负学校期望,深入交流学习,共同努力进步。
03. 笑语破冰,初步印象
开班仪式结束后,支教团成员进入班级与同学们进行破冰活动。成员们风趣幽默地介绍自己,同学们都积极热情回应,纷纷上前进行自我介绍,气氛活跃,支教课程正式拉开序幕。
在于都中学这片充满红色底蕴的校园里,星火支教团不仅会带来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识与技能,还将带来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星火支教团将通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于都中学的学子们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让我们一同期待,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如何在支教团与于都中学之间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共同开启一段关于成长、梦想与希望的新征程!
往期回顾
往期文章
为你推荐
出品|教育基金会工作办公室
策划|益启新媒体工作室
文案|星火支教团
排版|张承云
图片|于都中学初中部
责编|王群超 陈希
审核|余海滨
点亮“在看”,一起燃起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