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支教团·于都
红色课程教育
于都中学暑期支教活动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回顾峥嵘革命历史,有两处地方因长征而熠熠生辉:一端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这里见证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与不朽征程;另一端则是红军长征胜利后的根据地,延安,孕育了今日之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那里传承着科学与革命的火种。
如今,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血脉因支教团的到来而再次相连,支教团的成员们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红色课程,与于都中学的同学们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各路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在历经血战湘江后痛定思痛,总结反思,在遵义会议后确定了正确路线。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于1936年10月在陕甘根据地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的伟大征程。
除了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事迹。让同学们在红军英雄和长征故事中重温长征路,体悟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坚信革命胜利、不怕牺牲、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伟大长征精神已成为鼓舞全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勇毅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视频
观看升旗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活动,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教育和情感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国旗的威严,激发同学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2.国旗与国旗法科普
通过普及国旗知识,增强了同学们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意识,了解了国旗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场所,激发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3.国旗护卫队训练动作科普
通过对国旗护卫队日常训练的科普,同学们学习了国旗护卫队的基本动作,了解了国旗队坚韧不拔的精神,纪律意识以及奉献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电影是以李存葆创作的小说改编,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的英勇事迹。小说以梁三喜赵蒙生等战士为主线,重点讲述了赵蒙生从一个娇生惯养的高干子弟成长为英勇无畏的战士的故事,既展现了军人的崇高品质和对和平的珍视,同时电影中的很多镜头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经典,弘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同学观后感
黄同学: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下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向无数个先辈学习,学习他们英勇无畏,为人民而战斗的精神。英雄,永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战场上英勇杀敌,是脱贫攻坚的不畏困难,是扫黑除恶的坚定……英雄出于平凡,平凡英雄却拥有不平凡的精神。
刘同学:
今天是星期五,天色阴沉,白云翻滚,正如我激动的心。看完《高山下的花环》,我感慨颇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在这部电影中,无数烈士舍小家为大家,前赴后继。其中,指导员一开始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在无数军人,战火的劝慰与洗礼下蜕变为了一个真正坚定的战士。正如一位战士的座右铭:“我不能退后,我的身后是万家灯火。”这部电影,我感到感动与激动自豪,这盛世如你所愿!
曾同学:
最让我感动的是雷军长,他虽是一军之长,却情愿让自己的独生子奔赴前线,独生子战死后,他也十分悲痛,却说:“凯华的死是值得的。”这种身先士卒,大公无私的精神让人敬佩,看完电影。我被他们浓厚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和平时代,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精神传承
通过红色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我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激发了爱国热情。帮助同学们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 END-
文案 丨 赵书翰 王储蓄
排版 丨 王储蓄
供图 丨 于都星火支教团
审核 丨 基服审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