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587期】嘉会义和|林虑九连池李氏宗谱之时玉支谱叙四

文摘   2024-11-11 07:55   山西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587期】

林虑九连池李氏

历史的本质是探索,探索的意义在于真相得以呈现,而真相需要不断挖掘。我们通过查阅方志、族谱、契约文书,寻访庙宇碑记、墓碑文以及耳闻口传,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秉持“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的信念,从而揭开隐藏在老谱里先祖名讳背后的件件往事。我们通过挖掘、搜集、整理家族史料,旨在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家族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




第二集 《林虑九连池李氏宗谱》

第五篇 《家族中兴光绪年各修支谱》

第三章《十六世祖李书芳》

第三节《李书芳之岚支时玉支谱叙·四》

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时玉支谱》是居住林县茶店厚子岗(今林州市茶店镇后子岗村前子岗自然村)的岚支后人,业儒十六世书芳祖于清光绪六年续修。其谱序内容记载了,林慮九连池李氏家族许多非常珍贵的祖源史料,其祖源史料好多都是几百年来首次出现。该篇序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

贵祖生二子:长子名初,次子名二,依次起名也。”“依次起名”,即属于“以数目字为名”的“以行第为名”范畴。据史料记载,以数目字为名,是从唐代开始流行,宋元特盛,明代虽有,但明显减少。

清光绪六年岚支十六世李书芳纂辑缮写的《林虑九连池李氏时玉支谱》叙

据近代学者研究,对于同一世辈,依其出生次序用数目字加以标示或称呼,这种现象早就存在。但直到唐代,以行第相称才成为流行风气,这可能与唐代嫡庶观念淡化而宗族观念增强的社会变化存在内在关联。但是,行第不等于名字,唐代真正以数目字为名者为数尚少。从宋代到元代,以行第相称的风气逐渐消退,但随着宗族意识和宗族组织的进一步扩展,行第所用数字较唐代却明显增多,同时以数目字为名也变得日益普遍。明朝建立后,或许受到清除“胡俗”政策的影响,数目字人名明显减少。自明代以至现在,数目字人名仍然一直存在,但已经不能视为一种流行习俗了。

晚清“通儒”浙江德清人俞荫甫在《春在堂随笔》中,记录了一段话:“余考明勋臣,开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汤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数目字为名”。俞荫甫考证的明初开国名将安徽怀远人常遇春、明初开国功臣安徽凤阳人汤和,其祖上的名字:常四三、常重五、常六六、汤五一、汤六一、汤七一,这些生活在元朝时期的人的名字就是典型的以数目字为名。

根据学者高寿仙的研究,“以数目字为名”可分几种情况:第一类,属于以行第相称,亦即其人本有名字甚至字号,但他人为了表示敬重或亲切,特以行第称之,如李十二(李白)、杜二(杜甫)、韩十八(韩愈)等等;第二类,亦属行第,但行第已成为其通用名字,如,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所见到的人名:曹六、赵什一、张十二、成小九、安三郎、安三娘、王六子等等,这些人是否另有本名不得而知,但在文献中显然都是以行第为名了;第三类,从文献中找出的人名所用数字,如张六六、王七七等,是否行第难以确定,也可能只是一个被认为吉祥或有某种意义的数字。

本篇序中“吾始祖玉生三子”,生活于元末明初时期,其孙子辈“以行第为名”,也属正常。

至于以数为名流行的原因,更是一大谜团。著名元史研究学者洪金富都感叹到:千多年来那么多人使用数目字当名字,甚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自永七年,真祖从山西迁居新店村,子九人而已。长子名三,次子名四,以至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也。林虑九连池李氏始迁祖 讳真,生九子,九子依次起名,也即“以行第为名”。二世祖名讳李三、李四、李五等等,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清光绪六年的该篇谱序里。二世祖名讳依次起名来源于寺湾祖茔、祠堂记载。关于二世祖亲叔伯兄弟十四个依次起名这一记载,虽然出现在清光绪六年的谱序中,虽然确实是十六世书芳祖前去寺湾祭祖所获,但依次起名这一说法,至今一直让李氏后人有所质疑。始迁祖亲弟兄三个,其所生子的排序竟是遵从父辈排序,和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亲叔伯弟兄按年龄大小排序截然不同。是谱序笔误还是另有缘由,不得而知。

一九九七年九月,林虑九连池李氏自通支二十世李有明,撰写的《李氏族史追远展宽调查报告》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弟兄三,叔伯小兄弟十几名,又按大小排行起名,排行先后未必是上辈长次之子。”包括现在的家族耆老十九世李春生、二十世李天会等人,均对依次起名有所质疑。均认为,皆因年代久远,二世祖名讳已无从得之,为便于书写记录,才按照老大家儿子排前,老二家儿子居中,老三家儿子最后,如此排序而已。至于是在寺湾祖茔祠堂之前就已有此排序,还是寺湾祖茔祠堂记录所致,均不得而知。

一九九七年自通支二十世李有明撰写的《李氏族史追远展宽调查报告》

而支撑李氏后人质疑的最有力证据来自于,一,自清乾隆四十五年创谱至清光绪六年,百年间统修族谱进行了三次,均未提及二世祖名讳为依次起名;二,所有老谱均记载了二世祖李成这一名讳,也未提及依次起名这一情况。更为有力的证据是,明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吉日立的二世祖成墓碑,至今还保存在南磊城里沟老坟地,碑上很清晰地镌刻着:“二世明处士李氏讳成”。既然二世祖中有“成”这一名字,那么,二世祖其他弟兄也一定有不是数字的名字。


作者简介:



李祥嘉:出生于1972年,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人,农民。爱好人文地理,对方志尤感兴趣,近年来比较热衷于谱牒。愿结交有共同爱好者深入交流。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587期】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茶店工作委员会主办
编辑:逯     軍
编审:李 刚 毅
监制:李 祥 嘉


声明:
本公众号受市民协领导,为内部交流平台。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关注《林州茶店民间文艺》,可以在文末发消息栏留言与平台编辑私信互动,您的关注、点赞是对本平台编辑人员的极大支持和肯定。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扫描关注我们
投稿信箱:
931128144@qq.com
 lzchadian@163.com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