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村很老,老得谁也说不清它的年代。据说从商周时开始,这里就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古道,连接共城(今辉县)、山阳(今焦作)、朝歌(今淇县),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后被人称为“茶马古道”。一户李姓人家,见南北各十多里的李家寨、栗园村都有茶棚,便在这里也开了个茶水店,后来渐渐有了名气,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茶店”。茶店老街,正是茶马古道穿过茶店村的一段。虽然历史很难考证,但村南的石券门还在,石券门下近三米宽的石板路还在,大街上的石槽石碾拴马石也还在,每一条胡同里的风,还在不紧不慢地吹着每一家石墙土院。每一处痕迹,都显现着出岁月的沧桑,也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拐角巷,走进去迎面而转,拐弯而出。原来这里并没有拐角,只是一个直胡同,前面住着李家兄弟两户,后面是一户张姓人家。后面的张家出大门不太顺当,就试着和前面的两兄弟商议,李家兄长二话没说主动向东退了三尺,小兄弟一看也主动向西让出三尺,从此在这里便有了一个拐角,也有了“拐角巷”这个名字。早就听过“仁义巷”邻里相让的故事,没想到与邻为善的佳话就在我们身边,成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街北头东面不远处有个大戏台,是当年宣威将军骑都尉李嘉和所修。李嘉和是茶店大坡村人,少年时来茶店看戏,偶然看到巷中小院内有人正在练武,一问是流落至此的陕西人老卢,于是便拜老卢为师习武。不久,李嘉和发现师傅竟然是山上偷煮食人肉的恶人,就设计用老鼠药和桃花汁将恶人药倒擒杀,受到官府称赞。长大后当兵立下军功,授宣威将军骑都尉。他看到老家的戏院因洪水冲毁,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重修了戏台。后来戏台又有多次重修,但规模和位置从来没有变过。老街中间一处精致的瓦房小院,这是老英雄徐锡山的老家。也许你不知道徐锡山是谁,但你一定知道黄继光和林州烈士孙占元,徐锡山就是黄继光、孙占元的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某师高炮连排长!徐锡山1947年参军,参加了淮海胜利、渡江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剿匪战斗等。抗美援朝时,徐锡山随15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立下战功。但他回国后从来不提自己打仗那些事,上级发的军功章从来没有给人看过,甚至徐家的晚辈,也大都不知道自己家有这样一位英雄爷爷。如今,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老英雄也已长眠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前辈,我们今天能够幸福,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走在茶店老街,那些仿古的店铺、石磨石碾和老食槽,都在讲着曾经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在历史的长廊里漫步。有了历史,乡村就有了文化,有了灵魂。今天,睿智的茶店人,把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结合起来,“老”中见“新”,把整条茶马古道都打造成了一条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休闲路线。让老街古道再次鲜活,也让整个茶店都生动起来。“哇——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葡萄”,不知谁一句话,让采摘园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刚才大家都只顾品味而顾不上说话,让园主刘先生在一旁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候才回过神来,不停地点头、称赞。刘先生也热情地给大家介绍,这里种的“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珍珠”“舞女指”等都是葡萄中的名贵品种,获得林州农果绿色产品认证,味儿特别好,武汉、西安、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客商,每年不到成熟就都赶了过来,只怕挨不上个儿。好多人只要来过一次,就忘不了。大家一边称赞,一边品尝,一边采摘,有的还掏出手机炫耀着给亲戚朋友打电话介绍。从老街出来,沿茶马古道走,就走入了花的海洋,两边岸上岸下,黄的白的粉的菊花,和姹紫嫣红的格桑花一起在风中轻轻摇晃,柔声细语地告诉你什么叫“风情万种”,同行的文友们一个个又是拍照又是视频,高兴得大呼小叫。站在这里,好像融入这一片花海之中,好想闭上眼睛,张开胳膊一动不动,试试会不会随着花香轻轻飞起来。下午的座谈会上,大家意犹未尽,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有说快板的,有朗诵诗歌的,也有唱歌、跳舞的,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如诗”“如歌”“如画”吗?茶店的明天,更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