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大文艺爱好者要围绕中心工作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巴人巴艺”微信公众平台将继续编发文艺动态和各类文艺佳作。欢迎来稿、评论和转载。(投稿邮箱及二维码关注见文末)。
文艺工作:钱昀 邓又军
麻雀艺评:陈怡旭
文学作品:张毅 刘明康 蓝炳轩
音乐作品:廖建中 熊绍敏
美术作品:潘隆正 陈守缄
摄影作品:郑彬 韩平 王卫红
刊头摄影:程地英
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召开换届选举大会
5月9日,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在华夏八街老巴县金川酒家召开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应到64名会员,实到55名会员参加了选举会。
会上,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彭秋帆对第四届理事会工作进行了总结。55名会员全票通过第五届理事会5名理事会成员。选举彭秋帆为会长、谌涛为秘书长,李元石、王南极、邓又军为理事。
彭秋帆表示,将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发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精神,发挥余热,弘扬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继续鼓励会员开展写赠春联、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抓好各类市级、区级书画展览,发展新会员等工作。(邓又军)
石滩镇开展“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
5月8日,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石滩孝善文化,石滩镇在镇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室组织开展“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孝善故事鉴赏,辖区群众、文艺爱好者3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在主题曲《麻雀闹春》中拉开帷幕,本次文艺评论选择“孝善故事”作为文艺评论主题。通过“引你入门”“精品赏析”“麻雀闹春”“言为心声”等环节,让现场观众感受了一场“孝善”的文化熏陶。“引你入门”环节,石滩镇文化志愿者分享了如何鉴赏“孝善故事”,她说,石滩镇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石滩镇“孝善文化”艺术节,累计表彰“孝善先进典型”188名,定期开展“孝善故事月月讲”活动,把观众从“看热闹”慢慢引入“看门道”。在“精品赏析”环节,石滩镇文化志愿者对《拾桑供母》的故事进行了分享。在“麻雀闹春”环节,现场群众围绕孝善典型、身边的故事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不仅引导了辖区群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更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孝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陈怡旭)
张毅
母亲节,不送花,
我送妈妈一幅画。
幼儿园里开画展,
这幅图画得奖啦。
你问我,画的啥?
妈给姥姥洗脚丫。
有妈的孩是个宝,
妈妈辛劳忘不了。
落雨有妈撑雨伞,
天晴有妈背书包。
思想品德妈妈教,
娃娃长高妈变老。
无论天涯与海角,
一生难忘妈妈好。
文化是什么呢?梁晓声说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按照梁晓声的解释,我认为我的母亲就是世界上最最有文化的人。
我的母亲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她是跟着她的姨妈和姨父长大的,她的姨妈和姨父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地疼爱。但姨妈姨父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母亲的童年和少年肯定充满了孤独和忧伤。虽然母亲从来都没有跟我们讲过她年少时的忧伤和孤独,但我们也能够想像得到。在我的记忆之中,母亲一直身体都不太好,她很早就得了胃病,经常胃痛,从来都没有断过药,她长期吃胃舒平,有时痛得她整夜整夜地呻吟。我常常在心底里祈祷:病魔啊,你别缠着我母亲啊,你来缠着我吧,我愿意为母亲承受人世间的一切痛楚。
在我母亲嫁给我父亲的时候,母亲的姨妈姨父给了母亲丰厚的嫁妆,床啊,桌子啊,书柜呀全都是高档的柏木做的,雕花极其精美,后来我母亲把她的嫁妆全部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在母亲看来,两个妹妹在农村,生活得稍微艰辛一些。母亲总是希望我们兄弟姐妹们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的母亲一共生了八个孩子,有一个夭折了,她和父亲一起含辛茹苦把我们七兄妺养大成人,不知道她承受了多少的委屈和折磨。我母亲非常善良,也非常能干。
以前,我们家住在山上,生活相对比较富足。舅舅家里人口多,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我表兄就来到我们家里,每次都要背一大背粮食回去,虽然大多是玉米之类的粗粮。
后来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平坝地区。父亲继承了我祖父的衣钵,学了医。他一边出门干农活,一边给村子里的人看病。母亲就在家里纺棉花,织布。一大家人虽然过得比较清贫,但羹呀汤的总还是能够吃饱的。每当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母亲总是要给左邻右舍送一点。我的舅公以及我的一个远房姑姑每年都要来我家耍个十天半月的,父母总是恭敬而又殷勤地款待他们。
我父母也是很有智慧的,特别是我的母亲,持家能力远胜于一般的女子。每年春节,我们七兄妹都能穿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衣,亲手做的新鞋。我们家人口多,过年的时候肉不够吃,母亲就发明了用汤圆烙成饼,然后切成小块,再和肥肉一块炒。这样,端上桌子的一大盆,看颜色全是肉,滿屋子里都弥漫着回锅肉的浓香。吃的时候,我们也分不清楚肉和粑了,都一样的好吃。我成家以后,也学着母亲这样做了几回,但总是没有我母亲做的好吃。
我的母亲有她自己做人的原则: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善待别人。比如在对待儿子和女婿的问题上,母亲总是倾尽全力地呵护着女婿,每次聚餐,女婿没有到齐,是绝对不能开饭的。一开始,我们做儿子的还不太理解,后来我们渐渐地明白了,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儿子毕竟是自己生养的,受点委屈没什么,但是,绝对不能让女婿受半点儿委屈。
因为身体瘦弱,我母亲长期呆在家里,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她洗,每天三顿饭和屋里屋外的卫生都是她做。村子里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托付给我母亲无偿地照看着。我知道,她比出门干农活还累。
我的母亲没有上过学,似乎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对我们一生的影响胜过了一切的文化。我母亲带着一身的病痛,一生的辛劳和一生的关爱,一直活到八十七岁高龄,她走得很平静,也走得很安详。
青春赛道
廖建中 词 熊绍敏 曲
国画《回眸》潘隆正
《母爱染书香》韩平
《春晖》王卫红 摄
主办:重庆市巴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5539281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