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李学茜
麻雀艺评:李丹妮
文学作品:冉德军
文艺评论:蓝炳轩
美术作品:吴远生 徐麟
摄影作品:何明清 肖强
奇石藏品:赵利 王飙
为培养辖区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7月5日上午,安澜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多功能室开展了“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古诗词鉴赏,50余名文艺爱好者参加活动。
活动在欢快的《麻雀闹春》主题曲中拉开帷幕,围绕古诗词鉴赏,依次开展了“引你入门”“作品赏析”“麻雀闹春”“言为心声”“博士问答”等环节。在“引你入门”与“作品赏析”环节中,土博士李天琪从诗词的起源、历史、定义和基本规则开始,帮助各位文艺爱好者初步了解了诗词的构成和特点,并向大家分享了优美的古诗词。
在“麻雀闹春”“言为心声”互动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平时积累,展开热烈的讨论。“博士问答”环节,“土专家”田忠合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以及平时的创作体悟,又深入的对古诗词鉴赏技巧进行了讲解。
活动提高了大家诗词创作的热情和诗词鉴赏能力。文艺爱好者江滨表示:“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了解到有位老先生年逾八十仍笔耕不辍更是激起了我的创作热情!”(李丹妮)
巍巍燕尾山横亘其间,滔滔一品河横贯其境,210国道、铁路东环线、重庆绕城高速横穿其地。曾几何时,古老的川黔古道正南路自海棠溪上黄桷垭,经界石金鹅进一品,过安澜白杨庙,一路蜿蜒通云贵。其间,一品场是最大的驿站,由此蜕变成场镇,并逐渐走向繁华。
小说《何日遣冯唐》用简洁朴素而又深情款款的文笔描述了主人公冯唐平实而又曲折的人生历程。读第一遍,小说给我的感觉是美。读第二遍,小说给我的感觉依然是美,而且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穿透力的大美。
一、人物形象美
小说最能打动人心的当然是美的人物了。小说的主人公冯唐是作家倾力刻画的纯美的典型人物,冯唐之美不仅仅表现在形体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是心灵。冯唐当然具备当代帅哥的一般的形体特征,小说通过林双儿的观察,多次描写冯唐的肖像。“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上身是淡蓝条纹的短袖衫,下面是藏蓝色的长裤。一米八的身高,不胖,但肌肉恰到好处地把衣服撑满了。整个人干净,斯文。在他身上,看不到那种生意场中人的迹象,他儒雅帅气,更像一个大学教授。”这是林双儿眼中做了冯总的冯唐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林双儿对冯唐的激赏之意和倾慕之情。“可冯唐根本就不具备一个优等生应该有的模样,他黑、瘦、高,一头乱蓬蓬的头发,眼睛里永远是桀骜不驯的眼神,嘴巴喜欢半张着,似乎随时要向你提出问题。”这是读师范时,林双儿的同班同学冯唐的形象。这两段描写颇有特色,正面描写冯唐的肖像,侧面烘托林双儿微妙的内心世界,可谓一箭双雕虚实兼得了。读者从这两段对比鲜明的描写中领略到主人公人生的跌宕起伏和摇曳多姿,从而强化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愉悦。我门再看看师范毕业三年后林双儿眼中的冯唐:“他微笑着站在我面前,没以前那么瘦了,脸上居然有了一个隐隐的笑涡。头发也剪短了,没那么凌乱,穿一件米色的西装,倒像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这一段文字写笑靥、写短发、写衣着,由局部到整体,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明写冯唐简洁朴素的乡村教师生活,暗喻冯唐个性化的精神追求,同时又牵动了主人公的川美生活,写得简洁灵动,韵致悠然。我们再看看林双儿眼中的川美学生冯唐:“他穿得很单薄,鼻尖冻红了。头发长了些盖住了耳朵。几个月不见,他的颧骨突了起来,嘴唇在寒风中吹裂了。”“他的手也冻裂了,露出了粉红的嫩肉”这哪里只是学术的洗礼呢,分明还有精神的锻造和灵魂的淬炼啊!我们再和林双儿一道看看川美毕业之后,做了冯总的冯唐:“天是淡淡的蓝,梧桐树的叶子是金色的亮黄。冯唐穿着一身藏蓝色的西装,身材颀长、玉树临风,完全不同于几年前在川美时的寒窘模样。”这一段清新淡远的人物白描辅以简洁精妙的环境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真正是言浅意深了。最后展示在林双儿和读者眼前的是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冯唐:“没多久,冯唐果然回来了,他瘦了,头发剪得很短,但很有精神,两眼依旧闪烁着光芒。”这个时候的冯唐已经被生活修剪锻造得神采奕奕且气质高迈了。
就这样,作家把时而粗犷至极时而精致有加的不同阶段的主人公冯唐的形象描绘得熠熠生辉鲜明动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家又逐渐在冯唐这个高大帅气善良正直有追求有担当的美的形象之中注入了沧桑美和悲壮美的元素。至此,小说中的主人公冯唐这个形象就变得生动活泼风采卓然了。
除了主人公冯唐之外,小说的其他几个人物也写得相当成功。比如林双儿,比如冯唐的爱人杨老师,比如冯唐和林双儿的老师谢摩尔,甚至是教委主任,都写得形象生动各具特色。作家善于驾驭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正侧互见、虚实相生等等,如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恒久的艺术享受。
二、情节结构美
一般而言,不同性格的人都是由自己的典型生活孕育和陶冶出来的,或者说不同性格的人一定拥有别具一格的生活。小说中的人物也一样,冯唐不同于李唐张唐和王唐,因而冯唐也就拥有了属于冯唐自己的典型生活。
我们把与冯唐的形象一一对应的生活轮廓勾勒出来,就大体上了解了冯唐平平仄仄而又美妙绝伦的人生经历:
(一)师范学生生活
(二)师范毕业后的乡村教师生活
(三)川美学生生活
(四)装修公司的生活
(五)乡村生态蔬菜种植户“老赖”的生活
(六)C城大老板的生活
(七)乡村农业生活
且不说每一个阶段还有扑朔迷离而又出人意料的大逆转和大突变,比如在师范学校为了红烧肉而拳打“张抖抖”以为会被学校开除而居然没有被开除,在师范学校不打架了就和“紫云英”谈恋爱,比如在老家村小指导学生画画在市上获大奖,住在死了人的屋子里,把欺负女老师的村霸打得哭爹叫娘,考上了海军因教委不放就没有走成,后又考上了川美,比如在川美帮人画像被冻得嘴唇和手都开裂了,比如川美毕业后考上事业单位没有去,去了装修公司做员工以及自己开装修公司做了老板,比如不做老板却去乡下种蔬菜被人围攻称“老赖”,比如去C城搞装修搞建筑搞城市绿化被区检察院和市检察院轮番调查。单从这七个阶段的人生历程来看,其间的频频转换乃至于屡屡跳跃是不是太过离奇也太过魔幻了呢。但正是这十分离奇而又近乎于魔幻的情节,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紧紧地拴住了一颗又一颗砰砰直跳的心。尤其是冯唐去C城的那一部分情节,作家用虚笔从侧面托举而出,作家的这一摇曳啊,就摇出了惊天的巨浪来。这巨浪中有正义的呼唤,有创业者的沉吟。这简直就是作家独具匠心的的神来之笔。这就是美啊!这就是小说情节的平仄之美啊!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小说的结构美吧。
小说采用双线索组织情节,一方面使情节更加紧凑,同时又切换了小说的时间,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为小说平添了参差之妙和顿挫之美。
小说基本上采用第一人称记叙和描写,间以第二人称,再配合着回忆和梦境,在强化读者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之余,又给读者脚踏虚空的倘恍迷离之感,实在是让读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了。
小说引用苏轼的名句发端,又让主人公冯唐朗诵苏轼的《密州出猎》来收尾,主体情节采用倒叙、顺叙、补叙和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相结合,既首尾呼应,又跌宕起伏,读者在时而大漠孤烟、时而剑阁崔嵬、转而又长河落日、进而又山重水复的开阖跌宕顿挫参差之中饱览了风霜雨雪应时来的经典世相,也体验了酸甜苦辣百花开的人生况味。
三、主题思想美
小说拥有了美的人物形象和美的情节结构,其主题思想之美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何日遣冯唐》的主题思想是多元美的有机组合。小说通过对冯唐的较为成功的塑造,讴歌了正直坦荡敢想敢做敢当的人格品质和时代精神。还有对纯真美好感情的精心呵护与执着坚守,对构建和谐诚信社会的呼唤与引领,对恃强凌弱和腐败现象的针砭与挞伐。小说紧紧贴近时代和现实,既有对传统美德的有效承续,也有对当代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许和艺术建构。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在经典情节的巧妙安排和艺术推进之中,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来体现的。《何日遣冯唐》中的冯唐在曲曲折折的追梦征程中呵护友情,收获爱情,惩治邪恶,播种诚信,绽放善良,这不正是传统美德的弘扬和时代精神的引领吗!
四、语言美
小说与其它文学门类一样,都是语言的艺术。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终究是要落实到语言运用上的。小说的人物形象美和情节结构美以及主题思想美都必须通过美的语言来实现。
小说的语言美绝不等同于华词丽句的一味堆砌,恰恰相反,美的小说的语言应该更干净,更丰富,更纯粹。《何日遣冯唐》的语言就具有干净丰富和纯粹的特点。
比如小说的题目“何日遣冯唐”就综合了引用、双关和设问三种修辞格,而且人物有了,情节也有了,并且还暗示了相关的环境和小说的主题,特别是那个“遣”字,太富有表现力了。仅仅五个字就囊括了小说的全部要素。虽然是引用名家之语,却引用得天衣无缝且陡生虚实相生之妙。
再比如“有些感情,不能用爱与不爱来界定,有些距离,不能用远与近来衡量”这既是作家冷静的客观叙述,也是小说中的人物林双儿的内心独白,它同时还是读者心灵世界的有效投射,甚至是古今中外人类生活的经典总结。
《何日遣冯唐》的语言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抒情性,可谓字字含情,句句蓄意,因而很容易扣住读者的心弦,有力地掀动起读者的情感波澜。
就整体来说,《何日遣冯唐》的语言是很干净很丰富很纯粹的,也是很美的。但是小说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语言还有推敲打磨的空间和余地,作家还可以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典型性方面下些功夫。在笔者看来,小说中冯唐对林双儿的称呼语“丫头”就是比较典型的个性化语言,只是这样的语言在小说中着实不多,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物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深度,也同时影响了人物形象的鲜活度和丰满度。
但是瑕不掩瑜,《何日遣冯唐》还是一篇很美的小说,作家运用美的语言在美的情节结构之中塑造出美的典型人物形象,把生活美和哲理美成功地融入到文学艺术之小说美当中,不仅给读者以美的崭新体验,还给读者以美的较为深刻的启迪。
国画《南川头渡》徐麟
《争分夺秒》 何明清 摄
主办:重庆市巴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5539281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