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大文艺爱好者要围绕中心工作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巴人巴艺”微信公众平台将继续编发文艺动态和各类文艺佳作。欢迎来稿、评论和转载。(投稿邮箱及二维码关注见文末)
区作协召开征集“重庆城市精神”
表述语讨论会
4月10日下午,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宣传部《关于开展“重庆城市精神”征集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动员会员参与“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区作协在文化馆717会议室召开“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讨论会。区作协主席周玉祥主持会议。
会上,周玉祥宣读区委宣传部《关于开展“重庆城市精神”征集活动的通知》,参会代表从蕴含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气息、彰显地域特色、引领发展潮流、语言通俗好记等方面畅谈对“重庆城市精神”的理解,大家提炼撰写“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
目前,已收到会员们撰写的“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9条。(卢光顺)
“巴光渝影”第七期公益摄影培训班开班
区摄协举办“南湖多彩植物园”
采风评片活动
邹景高
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仿佛是无尽的河流,奔流不息,而在这其中,那些曾经的村庄,却如同被遗忘的岛屿,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
曾记否,那遥远的岁月,村庄还是一片宁静的田园。青瓦白墙,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那是最朴实无华的生活画卷。夏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稻田上,泛起一片金黄。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笑声此起彼伏,那是最纯真的快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那些曾经熟悉的村庄,开始悄然消失。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逐渐取代了村庄的宁静与安详。
那些曾经的田野,被高楼大厦所替代,那些曾经的青瓦白墙,被钢筋水泥所掩埋。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人群之中。村庄的消失,不仅仅是一片土地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的消失,一种记忆的消失。
站在城市的街头,望着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那些曾经的村庄,那些曾经的记忆,仿佛都随着城市的繁华而渐行渐渐远。我们开始怀念那些曾经的日子,怀念那些淳朴的民风,怀念那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阻止村庄的消失。我们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美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让城市与农村和谐共存,让那份宁静与安详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消失的村庄,如同一首古老的诗篇,被岁月轻轻翻过。那些曾经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情感,都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渐渐模糊。然而,在我们心中,那份对村庄的怀念与眷恋,却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怀念那些清晨的鸟鸣,怀念那些夜晚的蛙声,怀念那些四季更迭中,大自然的恩赐与馈赠。我们怀念那些勤劳的农民,怀念那些淳朴的民风,怀念那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尽管村庄已经消失,但那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水,每一缕阳光。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那些曾经的村庄的影子。那些被保护得很好的古村落,那些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化的地区,都是我们心中那份对村庄的怀念与眷恋的寄托。
消失的村庄,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文明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的日子,不能忘记那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让我们在怀念中前行,在珍惜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村庄虽已消失,但那份宁静与安详,那份淳朴与和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与信念。
油画《春到山村》陈守缄
国画《大美山川》张小泉
《甜蜜蜜》 郑彬 摄
《乡村四月闲人少》 毕磊 摄
(2019年3月28日巴南区文联四届二次全委会通过)
爱祖国,尽忠诚,观国运,志复兴。
讲品位,怀大义,扣中心,绘乾坤。
讲责任,善引领,承使命,勇创新。
讲格调,求雅馨,文载道,铸灵魂。
抵俗气,文人亲,去浮躁,献精品。
聚载舟,散润物,守初心,砥砺行。
巴南文艺创作“十要十不要”
要修身养性,不要德艺分离。
要立志惠民,不要追名逐利。
要团结协作,不要相互拆台。
要交流互鉴,不要孤芳自赏。
要洒播光明,不要阴暗消极。
要深钻细研,不要浅尝辄止。
要规划项目,不要漫无目标。
要扬长避短,不要泛泛用力。
要精雕细琢,不要粗制滥造。
要参与赛事,不要患得患失。
主办:重庆市巴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投稿邮箱:5539281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