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过后年年咳嗽?干咳、痒咳、咳痰?中成药大总结

文摘   2024-12-25 18:30   山东  

最近有很多人,流感好了之后,别的症状都没有了,就是咳,一天到晚咳咳咳,有些甚至严重影响到睡眠和正常的生活作息,止咳化痰的能用的药全用了还是咳不停,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选药呢?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是不是只要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中成药都可以选用呢?为什么有些用了药反而咳嗽加重了呢?


咳嗽需辨证




殊不知其实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如果不能辨证用药,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会加重或延误病情。

中医认为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中医把咳嗽分为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热咳嗽、肺虚咳嗽。




那么如何区分这些证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咳嗽是外感引起的还是内伤引起的,外感是由风、寒、暑、热、燥、湿等六淫外邪侵犯肺系,肺失宣肃而致的咳嗽;而内伤多为五脏虚损引起的久咳,咳嗽多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其次,我们再从有痰和无痰少痰及痰的颜色性状来辨别

因此,根据上面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中成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针对不同咳嗽证型的中成药

风寒袭肺证


01

主要症状为恶寒,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头痛身热,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无汗。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中成药可选用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糖浆、麻杏止咳片、小青龙颗粒、桂龙咳喘宁片、麻杏止咳片、参苏宣肺丸等。

风热犯肺证


02

主要症状为咳嗽频剧,咽喉燥痛,咳痰,鼻涕黏稠而黄,常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口渴、舌红苔薄黄。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清肺抑火丸、羚羊清肺丸、急支糖浆、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肺力咳合剂、清气化痰丸、金振口服液、橘红丸等。

清肺抑火丸:主要用于外感热邪还没入内者,表现为咽痛、大便干燥,痰黄。有的患者咳喘得厉害,痰多呼吸不畅,宜选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力量更强的药物,如肺力咳胶囊。有的患者咳的痰又黄又黏稠,还流黄鼻涕,胸闷胀痛,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川贝枇杷露(糖浆)。

邪燥伤肺证


03

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痰黏不易咳出、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可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秋梨润肺膏、润肺膏、川贝清肺糖浆、川贝雪梨膏、枇杷叶膏、二母宁嗽丸等。

蜜炼川贝枇杷膏:有的患者口燥咽干、嗓子疼得厉害、声音嘶哑,宜选择润燥化痰的蜜炼川贝枇杷膏、牛黄蛇胆川贝液、秋梨膏等。有的患者热象非常明显,则宜选择清热作用较强的二母宁嗽丸。

痰湿蕴肺证


04

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咳声重浊、痰白而黏、痰出即咳缓、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等。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选用二陈丸、半夏露颗粒、橘红痰咳液等。

半夏露颗粒:此方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来。二陈汤走肺经,最擅长化解肺里的痰,肺有散布津液的作用。
方中的陈皮不光能化痰,还能调理气机,而且陈皮既是化痰的药,也是行气的药。不过光靠陈皮的力量还不够,所以又加了桔梗、枇杷叶、款冬花、麻黄、远志等等药物。其中的桔梗有升提作用,是能提升肺气的药,枇杷叶、款冬花能降低肺气,一升一降,让气机流转起来,麻黄、远志则是能够宣通肺气,对肺的气机有调节作用。

这两组药配合起来相得益彰,能让郁结闭塞的肺气正常运行,让肺部气机升降得当,出入有序,肺就能自己把痰排出去。

而且痰湿之邪在我们体内憋久了之后还会化热,不过用薄荷有清凉的感觉,这个就可以清除肺热。因为薄荷是用叶子入药的,叶子比较轻,药性往上走,所以能清除肺热。而且薄荷药性稍微有点凉,虽然能清热,但不苦寒,身体比较容易接受。

总体来说,如果肺里有痰了,还不太容易咳出来,或者偶尔能咳出一点痰,都可以用半夏露颗粒来调理,如治疗肺炎,还有急、慢性支气管炎,会出现胸闷、咳嗽、咳痰、气喘的症状。


风盛挛急证


05

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痒,痒则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冷热变化、或异味等因素则加重,多见夜间或早晨咳嗽频作,反复发作。治宜疏风宣肺、解痉止咳。

苏黄止咳胶囊:由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紫苏子、蝉蜕、前胡、牛蒡子、五味子组成。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用于感冒后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阴亏虚证


06

主要症状为干咳、咳声短促、痰稀色白易咳、或痰中见血,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寐盗汗。治疗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可选用养阴清肺丸、人参保肺丸、百合固金丸等。

养阴清肺丸:比较适合阴虚燥咳,比如有的患者不仅有燥咳的症状,还有手脚心热、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使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就比较适合。



咨询 | 问诊 | 交流

请点击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


如感兴趣,请点击右下角,有你在看

哲眼看中医
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更好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x0d\x0a\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