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知犹如抽丝剥茧,精细入微。湿邪,作为六淫邪气之一,犹如隐匿暗处的 “捣蛋鬼”,悄然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尤其是在男性生殖健康,与阳痿病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此为湿邪致病的经典阐述,而湿邪在人体不同脏腑为患,表现各异,论治之法也大相径庭。
先论湿在肾,软无力。
肾,乃先天之本,内藏命门之火,恰似人体的 “生命引擎”,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振奋与温煦着宗筋,以维持男性正常的性功能。一旦湿邪侵袭肾脏,寒水之气弥漫,命门之火首当其冲受其戕害,渐趋衰微。犹如炉灶被湿柴堵塞,火焰难以熊熊燃起,宗筋失却命门之火的温煦激发,疲软无力之态尽显。临床所见,此类患者常伴有怕冷之状,即便身处暖室,仍觉寒意侵体,手脚冰凉仿若置身冰窖,难以回暖。且尿频尿急频繁来袭,扰人不休,浑身困重乏力,仿若背负千斤重担,每一步都迈得艰难,下半身更是水肿易发,按之凹陷难起。
此证论治,当以温阳化湿为圭臬,金匮肾气汤堪称良方典范,可依患者个体辨证加减。金匮肾气汤源出《金匮要略》,为补肾温阳化气之祖方。方中附子、桂枝大热,如冬日暖阳,温补肾阳,驱散阴霾寒湿,助命门之火重燃生机;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阴中求阳,使阳气生化有源;茯苓、泽泻、牡丹皮利水渗湿,清泄肾浊,为肾阳的振奋扫清障碍。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功,恰似为受潮的 “生命引擎” 烘干除湿,注入强劲动力。
再说湿在脾,时间短。
脾,身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之职,仿若一座高效的食品加工厂,将摄入的食物精细加工,转化为滋养周身的气血。然湿气若如浓雾笼罩,困住脾土,脾的运化功能便会陷入僵局,生化气血乏力。宗筋得不到充足气血的濡养,振奋无力,续航能力自然大打折扣,性生活时间短暂,令人沮丧。此类患者日常饱受腹胀之苦,仿若腹部被胀气充斥,消化功能一落千丈,食不甘味,头重脚轻之感常伴,仿若踩在棉花上行走,大便溏稀不成形,舌体胖大,齿痕累累,尽显脾虚湿盛之态。
论治此证,健脾祛湿为不二法门,参苓白术散恰如其分。该方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 “培土生金” 之妙。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夯实脾土根基,增强运化之力,如为疲软的加工厂注入活力;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渗湿,既助脾运,又祛水湿,双管齐下;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宽中,使补而不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全方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为脾虚湿困的患者驱散阴霾,使脾运重振,气血生化有源,宗筋得养,续航有望。
最后聚焦湿在肝,阴囊潮湿。
肝之经脉,循行路线仿若一条隐秘的 “专线” 环绕阴器,与男性生殖器官紧密相连。一旦肝胆湿热内生,湿热之邪便会循经如 “贼寇” 般直犯下焦,汇聚阴囊之处。阴囊仿若置身蒸笼,潮湿黏腻,瘙痒难耐,异味四散,令患者苦不堪言。伴随而来的,还有胸闷心烦,仿若心间被浊气堵塞,不得舒畅;口干口苦,仿若口中含苦胆汁,味觉尽失;食欲下降,佳肴当前亦难动筷;头面部油脂泛滥,仿若自带 “高光”;小便短黄灼热,大便干结难解,舌两边鼓胀或发红,尽显肝经湿热之征。
对此证型,清肝胆湿热为关键所在,茵陈蒿汤可堪大用,辨证加减以应万变。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专为湿热黄疸而设,移治肝经湿热之阴囊潮湿,亦有奇效。方中茵陈蒿为君,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如清道夫般扫净肝经湿热,使邪有出路;栀子苦寒泻火,通利三焦,助茵陈蒿清泄肝胆之火,令湿热无所遁形;大黄苦寒沉降,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釜底抽薪。三药合力,犹如一场 “湿热围剿战”,将盘踞肝经、肆虐阴囊的湿热之邪一网打尽,还阴囊清爽干爽,肝经疏畅条达。
需着重强调,中医治病,最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如量体裁衣般精细。以上所论各方,虽为对应证型之良药,然仅供参考。人体体质千差万别,病情复杂多变,用药用量务必依据专业中医师的精准辨证,审慎加减。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追悔莫及。身体不适之际,及时就医,谨遵医嘱,方为守护健康之上策。
总之,中医凭借对湿邪致病的深刻洞察,在阳痿等男性健康问题上,依湿邪所犯脏腑不同,精准辨证论治,为患者点亮康复希望之光。
若君不知自身状况,可咨询于我,吾当为君辨证分析。以解君之疑惑,助君恢复健康。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