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欲少,阴虚欲强,气虚尿频,中医教你通过舌苔补肾!

文摘   2025-01-11 18:33   山东  


肾脏功能的失调犹如隐匿在幕后的关键推手,悄然左右着男性的生殖健康与生活品质。肾,作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其阴阳二气的盈虚消长,肾气的盛衰强弱,与男性的性事表现、泌尿功能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肾阴虚:欲旺而事难谐,虚火扰心为祸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肾阴宛如一泓清泉,静谧流淌,为肾阳的炽热提供温润的制衡,使其不致肆意妄为。然而,当生活作息紊乱,如长期熬夜,暗耗肾阴;或房事不节,肾精屡泄;亦或久病伤阴,温热病邪灼伤津液,皆可致使肾阴亏虚。


肾阴一旦不足,那股原本被制约的阳气便如脱缰野马,化身为虚火上扰心神。心神被扰,情欲杂念纷至沓来,欲望看似高涨,实则外强中干。一旦步入 “实战”,阴虚难以濡养宗筋,精关失固,往往短兵相接,瞬间溃败,坚持不过一分钟。此情形恰似油灯将枯,火焰虽偶现跳跃,却难持久发光发热。


伴随而来的,还有口干口渴之感,仿若久旱盼甘霖,却总难解渴,这是津液亏耗,不能上承滋润口腔的表现;手脚心发热,如同怀揣炭火,热自内生,此为阴虚生内热,虚热蕴聚四肢末端;小便发黄,恰似那被烈日炙烤过的溪流,水分减少,杂质浓缩,反映出体内津液代谢失常。再观舌象,舌红苔少,恰似大地干涸,植被稀疏,舌体失去阴液滋养而泛红,舌苔因阴虚少津难以滋生,直观地呈现出肾阴虚的内在病理变化。


此时,知柏地黄汤恰似一场甘霖,润泽干涸之地。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肾阴补足源泉,如同在枯竭的泉眼注入活水;山茱萸补养肝肾,涩精止遗,既助肾阴,又防肾精外泄;山药补脾益肺,补肾涩精,培补后天之本,以助先天之精化生;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导邪外出,避免滋补之品助湿生腻;牡丹皮、知母清热泻火,直折虚火上炎之势;黄柏苦寒坚阴,泻火解毒,与知母相伍,更增清热之力。诸药合用,滋肾阴,降虚火,使肾之阴阳重归平衡,性事表现有望改善。



二、肾阳虚:欲淡且身寒怯,肾阳温煦失司


肾阳,仿若冬日暖阳,赋予人体蓬勃的生命力与昂扬的活力。若肾阳亏虚,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根基薄弱;或后天房事过度,肾阳屡遭损耗;亦或年高体衰,肾阳渐次衰退;再加上寒邪侵袭,直折阳气,均可导致肾阳不振。


体内阳气不足,身体便如电量不足的车辆,启动乏力,诸事慵懒,夫妻间的亲密之事更是提不起兴致,欲望寡淡。寒从中生,周身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即便在温暖的室内,也似置身冰窖,难以驱散周身寒意,这是肾阳无力温煦肢体的明证。


再者,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弱,膀胱气化失司,开合失常,尿频尿急之症接踵而至,仿若失控的水龙头,频频滴水。观其舌象,舌淡苔白腻,舌色淡白宛如霜打的茄子,阳气不足,血运不彰;苔白腻则如霜雪覆盖,寒湿内生,阻滞气机,尽显肾阳虚衰伴寒湿内侵之态。


面对此情此景,桂附地黄汤可力挽狂澜。方中肉桂、附子大热纯阳,温补命门之火,如在寒冬燃起熊熊篝火,驱散周身寒气,振奋肾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以阴中求阳,使阳气有所依附,生化无穷;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牡丹皮清热凉血,既防滋腻碍邪,又助邪热外散。全方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阴阳兼顾,助肾阳恢复往日光辉,重拾生活热情。



三、肾气虚:尿频兼精遗,肾气失固作祟


肾司二便,依赖肾气的固摄之力,方能维持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倘若先天肾气未充,后天劳损过度,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耗气伤肾;或久病咳喘,肺气耗损,子病及母,累及肾气;亦或频繁手淫、房事过度,肾气屡遭戕害,皆会导致肾气亏虚。


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小便失控,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纷至沓来,患者常常夜间多次起身,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仿若夜间巡逻的卫士,不得安宁。同时,肾气不固于精室,男性遗精、滑精之症时有发生,如同未关紧的阀门,精液外泄,损耗肾精。


细察舌根,凹陷之状醒目,舌根对应下焦,肾气亏虚,此处气血不能充盈,恰似地基塌陷,无力承载,直观展现出肾气不足的端倪。


此刻,金匮肾气汤恰如其分地登场。方中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三药合用,滋补肾精,为肾气化生奠定基础;桂枝、附子温补肾阳,鼓动肾气,以助气化,如同为虚弱的引擎注入动力;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牡丹皮清泄肝火,防止滋补太过而生热助湿。诸药配伍,补肾气,助气化,固精摄,使肾气渐充,泌尿生殖功能恢复稳健。



男科健康关乎男性的生活幸福与自信底气,肾脏阴阳虚实的微妙变化牵系其中。然而,人体生理病理错综复杂,文中所涉辨证论治仅供参考,用药务必在专业医师的精准辨析、悉心指导下进行。



若君不知自身状况,可咨询于我,吾当为君辨证分析。以解君之疑惑,助君恢复健康。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咨询 | 问诊 | 交流

请点击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

哲眼看中医
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更好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x0d\x0a\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