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处瘙痒20多年,外阴白斑10多年,中医清补兼施,妙法解 “难言之隐”

文摘   2024-12-27 18:30   山东  


在女性健康的诸多困扰中,外阴白斑、私处瘙痒堪称一大 “难言之隐”,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从中医的视角来看,肝郁脾虚所引发的湿热下注型外阴白斑、私处瘙痒,有着独特的病理机制与典型症状表现。


一、病症探源:肝郁脾虚与湿热下注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土,便会导致肝郁脾虚。脾失运化,水湿内生,加之肝郁化火,湿热之邪内生并下注于下焦,外阴部首当其冲,进而诱发外阴白斑及私处瘙痒等诸多不适。


二、典型症状剖析


1.外阴局部表现


肝郁脾虚者,外阴皮肤粘膜变白,宛如被霜打过一般,失去原本的红润色泽,且粘膜粗糙,仿佛砂纸摩擦之感,日常行动间便觉不适。红肿、溃疡也时有发生,轻者泛红微肿,重者溃破流脓,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湿热蕴毒者,私处溃烂生疮更为严重,黄色液体渗出,仿若 “脓水潺潺”,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散发着秽臭气味。外阴奇痒无比,仿若万千虫蚁啃噬,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且昼轻夜重的特点让患者在夜间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2.全身伴随症状


心烦意乱是此类患者常有的心境,仿若心头有一团无名之火,灼烧着情绪。睡眠少且浅,难以进入深度梦乡,多被瘙痒、疼痛扰醒。


胸肋疼痛如针刺,这是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的表现。带色黄、质稠,秽臭难闻,反映出体内湿热下注于下焦,影响任带二脉。口干口苦咽干,恰似体内有一团热火在灼烧津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皆为湿热内蕴之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更是中医诊断湿热之象的重要依据,舌象、脉象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身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三、临床治验:刘女士的康复之路


35岁的刘女士,有着长达二十年的外阴瘙痒、十多年的外阴白斑病史,她的遭遇令人揪心。从中学时代懵懂无知时便被私处阴痒、轻微疼痛所困扰,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愈发严重,高中时外阴变白、溃烂,却因羞于开口未得到重视。高中毕业后虽经当地医院病理诊断为 “外阴营养障碍”(即外阴白斑),先后尝试雄激素、皮质激素以及中药制剂治疗,却都如石沉大海,收效甚微。


近半年来,外阴瘙痒如恶魔缠身,几乎让她无心工作,疼痛甚至超越瘙痒,昼轻夜重的规律让每一个夜晚都成为煎熬,严重影响睡眠。查体时,只见刘女士外阴剧烈疼痛,汗如雨下,痛苦至极,不惜以头撞墙、撕扯头发,整夜不得安睡,坐不能卧,局部粘膜脆弱敏感,一碰便疼得她颤抖。


刘女士还伴有诸多全身症状,心烦意乱使她精神极差,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手足心热,好似体内有股虚火在燃烧;口干纳差,看着美食却难以下咽;小便黄赤,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光泽,形体消瘦,行走困难。舌红苔黄薄,脉弦细,这些中医体征进一步揭示了她身体的虚实夹杂状态。


私处检查更是令人揪心,多处粘膜变白粗糙,弹力差,几处半个厘米见方的溃烂面,溃面有黄色脓性渗出物,周围组织增厚、角化变硬,而腹股沟处淋巴结如串珠,大的像蚕豆,摁之较痛。中医据此诊断为正虚邪实、肝肾不足、湿热下注、壅滞而成毒。


治疗上遵循攻补兼施之法。内服方以生地、赤芍、白芍、制首乌、蚤休、连翘、元参、枸杞子、丹皮、炒山栀、熟军、白芷、乳香、没药等组成。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热入营血之要药;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助生地清血分之热;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赤芍相伍,一散一收,调和气血;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兼顾肝肾亏虚之本;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是应对热毒疮疡的良药;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 “疮家圣药”,与蚤休共解湿热蕴毒之邪;元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助诸药清解热毒又滋阴液;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补肝肾之不足;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既清血分热又助散瘀;炒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解心烦、小便黄赤之症;熟军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导热下行;白芷祛风止痛,消肿排脓,可助疮疡愈合;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化瘀消肿,缓解外阴疼痛。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凉血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水煎内服,使药力直达病所。


外用熏洗方由紫草、蒲公英、大青叶、枯矾组成。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对血热毒盛之疮疡效果显著;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能清除下焦湿热、消散肿毒;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助紫草清解血分热毒;枯矾燥湿杀虫,收敛止痒,外用可缓解外阴瘙痒、燥湿止疮。水煎后先熏后洗,使药力借助热气熏蒸渗透肌肤,直达病所。同时,配合中药外用膏涂敷,用养阴生肌散交替涂敷在溃烂面上,促进溃烂面愈合,滋养肌肤。


连服14剂后,奇迹初现,外阴瘙痒和疼痛大减,刘女士自觉活动时疼痛减轻,夜间终于能睡上安稳觉,精神也清爽许多,饮食、二便趋于正常。查体可见外阴红肿已退,溃疡面缩小变浅。效不更方,上方去山栀、何首乌后,加云苓、佩兰强化健脾化浊,恢复胃气。


上方续服14剂,体内湿热渐除,但考虑到带色黄,湿气犹存,继续施以健脾和胃兼祛湿祛邪之法,组方用苍术、白术、白芍、云苓、青蒿、茵陈、蚤休、白芷、没药、芥穗、砂仁(后下)组成。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与苍术相伍,增强健脾燥湿之力;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云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助化湿邪;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利湿退黄,清体内余热、利湿邪;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专清肝胆湿热;蚤休、白芷、没药延续前法解毒止痛;芥穗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后下取其芳香之气醒脾开胃。


外阴熏洗方中,加用五倍子、乌梅,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增强收口敛疮之力;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外用可助止痒。继续熏洗,内外兼治。


上方服用7剂后,刘女士的外阴溃疡基本愈合,瘙痒疼痛消除,只是行走时还有轻度摩擦疼痛,夜里睡得香甜,其他症状也已缓解,白斑病灶显著好转,腹股沟淋巴结均变小,触痛消失。此时刘女士体内湿热之邪已除,治疗转为扶正以祛邪,方剂用健脾益肾清肝之法,药用苍术、白术、枸杞、白芍、当归、川断、桑寄生、茯苓、山药、丹皮、胆草、菜户、川芎组成。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枸杞、桑寄生、川断滋补肝肾;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茯苓、山药健脾渗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菜户(疑为柴胡,可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条达肝气。再服7剂,刘女士继续用上方加减保守治疗,病症逐渐更加好转,宛如阴霾散去,重见阳光。



四、结语


中医对于肝郁脾虚、湿热下注型外阴白斑、私处瘙痒有着系统的认识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准辨证、内服外用相结合,如李女士这般被病痛折磨多年的患者也能重获健康。这不仅彰显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为广大女性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让她们在面对此类 “难言之隐” 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有了中医这把 “利剑” 斩断病痛枷锁。


女性朋友们,若不幸遭遇此类困扰,不妨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开启康复之旅。同时,日常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亦是守护自身健康的关键。愿每位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若君不知自身状况,可咨询于我,吾当为君辨证分析。以解君之疑惑,助君恢复健康。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咨询 | 问诊 | 交流

请点击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

哲眼看中医
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更好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x0d\x0a\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