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当凛冽的寒风奏响冬日的序曲,大自然步入 “阴盛阳衰” 的冷峻时节,人体亦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阳气内藏,阴气渐盛。此时,养生的要义在于 “养藏固本”,如同为生命的火种添柴加薪,借助天地闭藏之势,呵护人体阳气,抵御寒邪侵袭,为来年的生机勃发筑牢根基。
一、现代生活的逆天之殇与暖气之患
在物质充裕的当下,现代人却渐行渐远于自然之道。夏日贪凉,空调冷风呼呼直吹,寒邪趁虚而入;冬日求暖,暖气、暖炉将室内烘得燥热,全然不顾身体的自然节律。且看北方冬日,暖气入室,室温飙升,医院儿科门诊人满为患,孩童感冒、腹泻频发,这究竟是为何?
人体宛如精妙的自然仪器,与天地能量场同频共振。夏日阳气鼎盛,天地气机蓬勃于上,人体气机畅达于表,是以汗出浃背,散热排毒;冬日阴气笼罩,天地气机蛰藏内敛,人体气机亦沉潜于内,体表毛孔闭合,守护阳气。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北方暖气虽驱寒,却也成了健康的 “温柔陷阱”。室内高达 28 摄氏度甚至更高,众人短袖短裤,仿若置身夏秋,实则缺失了冬季养藏的关键环节。人体气血本应于内滋养五脏,如今却被高温引至体表,精气外泄,如同树木冬日未扎根,根基不稳。《黄帝内经》警示:“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春日四肢酸软、倦乏无力的 “春困”,乃至关节肌肉疾病,皆为冬不养藏的后患;“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哮喘、头痛、顽固咳嗽等春季多发病症,亦由此埋下伏笔。
反观南方,冬日阴冷潮湿,虽无暖气之扰,却需慎防寒湿。居处应选干燥通风之地,饮食可适当温补,如以桂皮、大料等辛温之物入膳,活化气血、驱散寒湿,恰似《金匮要略》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借温热之性,调和体内寒湿之邪。
二、冬日养藏的多维方略
(一)谨防寒气内侵,调适室内温湿
北方室内有暖,温度切不可肆意调高,宜控制在 15 摄氏度左右,上限 18 摄氏度,以防精气外泄。南方室内湿冷,可借助空调除湿功能,或使用除湿器,保持环境干爽。同时,无论南北,室内绿植养护需顺应天时,北方可挑选耐寒品种,浇水减量;南方注意通风,避免湿度过高致根部霉变,恰如《齐民要术》论及农事,顺应天时、因势利导,方能物阜民丰,养生亦同理。
(二)饮食有节,南北各异
北方清淡滋阴:暖气燥烈,饮食宜清淡、滋阴。银耳羹,软糯滋润,润肺生津;山药粥,健脾益肾,平补三焦;蒸梨,润燥止咳,清热降火。避免辛燥,如麻辣火锅、香锅,以免助火伤阴,恰似《饮膳正要》倡导的饮食均衡、五味调和,滋养身体而不偏颇。
南方温补助阳:湿冷环境下,适量食用桂皮、当归等炖煮食材,激发气血活力,抵御寒湿。但亦不可过食肥甘厚腻,以防痰湿内生。可借鉴《本草纲目》食疗智慧,依体质选食材,精准调养。
(三)动静相宜,养身养心
适度运动,引气归元:冬日锻炼,贵在意念,宜选择太极拳、养生气功、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动作舒缓,呼吸深沉,引气血下行,滋养肝肾。慢跑、快走、跳绳等有氧运动,亦可适度开展,但需严控出汗量,谨记 “大汗亡阳”。正如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运动适度,方能激发阳气又不伤根本。
静谧养神,减少思虑:冬日昼短夜长,宜早睡晚起,顺应天时。夜间阴气盛,早睡养阳气;清晨寒气重,晚起固阴精。减少头脑思虑,避免熬夜加班、沉迷娱乐,让身心在静谧中休养生息,仿若古代贤士冬日闭户读书、修身养性,涵养精气神。
(四)泡脚养生,引血下行
睡前泡脚,乃冬日养生妙法。水温宜 40 - 45 摄氏度,以没过脚踝为佳,时长 15 - 20 分钟。可加入艾叶、花椒、生姜等中药包,借药力与温热刺激,疏通经络、引血下行,助眠安神。此习俗传承千年,如古人冬日围炉夜话前,必先暖足,为一夜安睡蓄能。
(五)固精藏精,养护根本
肾精,乃生命之根基,冬季务必固精藏精。睡前避免兴奋,调摄情志;被褥柔软舒适,睡姿端正,减少摩擦刺激,预防遗精。若出现频遗,可依中医方法调理,如按摩关元穴、气海穴,艾灸肾俞穴等,补肾固精,守护生命精华。《景岳全书》论及固精之要,强调身心并调,为冬日养藏点睛之笔。
三、冬季养生的心灵滋养
养生至境,在于养心。现代人心灵蒙尘,黄毒、烦恼积聚,破坏身心和谐。当以 “仁、善、宽、和” 净化心灵,如《论语》倡导 “仁者爱人”,心怀善意对待他人;遇烦恼事,学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阔心胸;日常保持心情愉悦,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让心灵在纯净中感受生命美好。
《中外卫生要旨》:“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者养心,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厚道。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唐代大医孙思邈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荀子言“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孔子更精辟地指出:“大德必得其寿”。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应该保有一颗善心,多行善事,积善成德,善则生阳,助人即助己,为善最乐,妙不可言。《黄帝内经》也强调“德全不危也”,同时也说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德全不危”,道德修养深厚之人,气血和畅、五脏安和。冬日里,心怀善念,多行善举,帮扶弱小、参与公益,在助人中感受温暖,阳气自生。如《太上感应篇》所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成德,不仅福泽他人,更为自身健康注入强大动力。
冬季养生,是一场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修行。从衣食住行到心灵情志,全方位呵护身心,积蓄能量,待春回大地时,方能以蓬勃朝气迎接新生,尽享生命的丰盛与美好。
©哲眼看中医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谈医讲道 传承岐黄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道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