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文萃|侯家赋:父亲做的萝卜灯

文摘   2025-02-06 20:54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父亲做的萝卜灯

侯家赋


九岁那年的元宵节,我家上灯用的是萝卜灯。



春节过后,孩子期盼的就是十五的元宵节,而在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上灯,期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初七的年集上,就有很多卖蜡烛的摊点。父亲带我到集上赶集,看到那些红的、白的、大大小小的蜡烛,我很想让父亲给我买上几支,到十五的晚上点燃,可又畏惧父亲的威严,始终不敢说。

在一家卖蜡烛的摊点前,我站在那里不肯离开,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蜡烛。父亲知道了我的心思,就买了两包、共计20支蜡烛。

十五的上午,父亲对我说:今天风大,晚上上灯,蜡烛可能不好点燃,我给你做几个萝卜灯吧。我一听,乐得一蹦三尺高,赶紧帮父亲找萝卜、做样子。

父亲选用了了6根粗细匀称、表面光滑的胡萝卜,首先切掉了萝卜的头和尾,做成一个个圆柱形。然后用刀子把萝卜的心掏出来,用作中午包饺子的馅子,还在圆柱形的萝卜表面挖了两只眼睛、一个鼻孔和一张嘴巴的形状,以便蜡烛燃烧时透气。父亲还在萝卜的底座上插上一个鞋钉,作为固定蜡烛的插座,还在圆柱萝卜的上方挖了两个洞,拴上一根红绳,以便提溜。整个灯座栩栩如生,很像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父亲说这叫“鬼脸灯”,点燃蜡烛后,可以看到它们变换的各种“鬼脸”。最后,父亲把一支支蜡烛插到萝卜中间的鞋钉上,就等夜幕降临,点燃蜡烛上灯了。看到父亲独具匠心的佳作,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傍晚时分,果真还是大风一个劲的刮,家家户户上灯点燃的蜡烛,不是被风刮灭,就是因为蜡烛不好固定,而让人感到失望。可我家用萝卜为底座做成的6盏胡萝卜灯里的蜡烛毅然灯火通明,没有一盏被风扑灭的。透过挖过的萝卜壁的开孔,我仿佛看到那些“鬼脸”正变着各种模样冲着我微笑,那一闪一耀、忽明忽暗的烛光,好似向我炫耀着它们的英勇顽强和生命不息,更是感激父亲的心灵手巧。

父亲给我做的萝卜灯,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良宵夜晚,可成了我终生难忘的回忆和定格。尽管父亲去世多年,可他为我制作的“萝卜灯”却永远记忆在我的脑海里。眼下,新一年的元宵节又要来到了,我已经学着当年父亲为我做“萝卜灯”的做法,为孙女做了4支“萝卜灯”,让她也缅怀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感受到祖辈的独具匠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侯家赋,退休职工。多家报刊通讯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彩虹诗社、平阴县老干部联络员、平阴县档案馆荣誉馆员等。被国家、省、市、县级多家媒体采用稿件上千篇(首)。被评为道德模范、模范老干部联络员、“山东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






东阿文萃
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学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