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西双版纳之旅
鞠秀梅
现在的我,没有梦想,也没有向往的远方。年龄是原因之一,再就是没有大量的时间。但这次西双版纳之行,确实让我的内心有着与以往旅游不同的感受。是导游的细心讲解感染了我?还是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打动了我?我承认,舒适的环境和气候,让我有过想留下来的冲动!当然,也只是冲动,因为现实有太多的牵绊。
十九日上午十一点,飞机缓缓降落在西双版纳嘎洒机场,我们从冬天直接飞越到了春天。难怪有人说“我在北方寒冬里裹着貂,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
我们脱掉羽绒服,换上薄外套。可我还真有点怀疑,外面会不会真的如春天?这装束,出去会不会冷?当我们愉快的坐上接机的大巴车时,才真正感受了春天般的气息……
从车窗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高大的棕榈树,繁茂的芭蕉树,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街道两旁,傣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的雕花,尖尖的屋顶,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当然,有些现代建筑也融入一些傣族文化元素,譬如我们远远看到的孔雀楼。
吃过午饭,导游说我们不回酒店了,直接去景洪原始森林公园,这样能多玩一些时间。
首先迎接我们的竟然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梢间跳跃嬉戏,如小精灵般,给这片寂静的热带雨林增添了活跃气氛。走进雨林,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王国,斑驳的光影,透过浓密树冠的缝隙撒在我们身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古藤缠绕着参天大树,它们相互依偎,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巨大的树根从树干底部延伸出来,像一只只巨手牢牢地抓住大地,为树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沿着蜿蜒的小径深入雨林,鸟儿鸣唱、昆虫低语、流水潺潺,仿佛是一首动人的交响曲……
孩子们也是一路欢欣鼓舞,一会儿好奇的指指几百上千年的古树,是不是得五六个人才能环抱?一会儿问问那瀑布是不是天然的,怎么流水那么缓慢?一米六多的外孙女和几个同游的美少女,开心的边走边小声的聊着,好似怕是一不小心惊动了什么似的。外孙像个小猴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前后来回穿梭,刚刚看到他已走在前面很远,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身边。俩孙女跟着老田一路也是蹦蹦跳跳,我只管在他们身后拍照。游人很多,但没有喧嚣,人们观赏着、惊叹着,陶醉在这寂静的雨林之中。
下午五点,我们在金湖的观景台,观看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传说:勐板加国的王子召树屯与勐董板孔雀国的公主喃木诺娜在金湖边相遇,获得美好爱情,战祸带来灾难,他们失去了彼此的消息,但王子经过千辛万苦,重新找回了美好爱情。
孔雀放飞的场面,更是壮观。几百只孔雀从山顶飞来,如梦如幻,令人目不暇接。又有孔雀展翅飞翔,直冲山顶,美丽的羽毛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人们欢呼着,口哨声此起彼伏……
湄公河水底世界里,两栖动物、鱼和水母自由往来。俄罗斯退役运动员的美人鱼表演,引人入胜,她们在水中轻舞翩翩,身姿曼妙动人,演绎着海洋的浪漫传奇。美人鱼与海底的其他海洋生物和谐相处,她们的表演没有对那些大鱼造成干扰,反而是那些不知名的大鱼很想靠近美人鱼,估计大鱼们真的把这些演员当成了它们的同类。
小丑的滑稽举止,搞笑逗乐,更是令人捧腹大笑。很多游客主动上台与小丑互动……。 第一天,兴奋而美好的开端。
第二天,游览了野象谷和曼听公园。听导游介绍,野象谷是亚洲象的栖息地,每年的1—4月份是近距离观察野象生活习性的好时节,但我们只看到了驯化的大象表演。导游说,即便是坐索道上去观看,也很难有机会看到野大象,因为森林太茂密。
女儿买了一份大象吃的蔬菜水果,孩子们隔着铁栅栏给大象喂食,大象灵活的鼻子从孩子们的手中卷走红萝卜、香蕉和苹果,孩子们开心极了。对了,中午我们也在野象谷吃的大象餐,大象吃啥我吃啥,哈哈。
这里还有一座大象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关于亚洲象的各种资料和标本。导游说,在这里可以更多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这些,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粗略的了解一下。导游说,象牙的用途太多,但最好的用途是做筷子,因为它的像牙里有很多的微量元素,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好处。大象的粪便可以做药材和象屎咖啡……
当然,野象谷还有其他好玩的去处,譬如:蝴蝶馆、兰园……
下午,我们来到曼听公园。曼听公园面积四百余亩。一九六一年,周总理曾来这里,和群众一起欢度泼水节。
据说,这个曼听公园原来是傣王一个仆人的住处,这个仆人慢慢把这里修建成了公园,身患旧疾的王妃来到这里游玩,没想到她的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傣王就把这里改为了自己的后花园。
傣王的行宫更是金碧辉煌、皇家派十足。白塔是南传佛教的古建筑,也是曼听公园另一标志性建筑。
大地女神的洗手池是必须来的,它象征着平安与富饶,传说在这里洗过手的人,能去除晦气,带来好运,我当然洗过。
导游说,这里的总佛寺在傣族人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设计是东南亚风格,也是游客热游之地。还有曼听御花园景区、御象文化园、热带植被观赏……
晚上六点,我们观看了室内大型歌舞表演。这是一场由澜沧江流经中、缅、老、太、柬和越南六个国家,共同演绎的综合性歌舞表演,充满了异域风情,好看极了,无法用语言表述。看完演出,我们和其他游客们一起来放生湖放孔明灯,为亲朋好友祈福。随后加入了曼听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篝火欢呼雀跃,载歌载舞……
总之,曼听公园是傣王室文化、傣民俗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集合中心。来这里游玩,能学到很多佛教知识,真的是不虚此行。
第三天,上午游览茶园,下午花卉园,晚上星光夜市。导游小吴给我们讲起当年老三届知青对西双版纳的贡献,知青们上山下乡,把十年的美好青春留在了西双版纳。当我听了他唱起那首《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有他讲的知青们所吃的苦,受的罪,以及许多知青的凄楚故事,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知青们当年艰苦奋斗,甚至于献出生命,才有了今天的橡胶园和茶园。
上午第一站是勐海县南糯山,南糯山海拔很高,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造就了普洱茶的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我们品茶数杯,的确好喝,但价钱也确实不低,年轻人还是经不起导游讲解的诱惑,每家都买了几个茶饼。
在南糯山,我们还见到了一代大家赵朴初先生为“茶王树”留下的墨宝,“南行万里拜茶王”。当地哈尼族导游,20岁的阿布,带我们观赏了一棵近百年的茶王。阿布说,那棵800岁的茶王已经被保护起来,不允许观赏,有点遗憾,但能理解。
阿布现场演示了普洱茶饼的原始制作过程,当然现在已经机械化了。阿布说,机器炒的茶不如人工炒的茶泡出来味道好。他还给我们讲述了,当年汉族援纳知青为他们栽种茶林的事迹。他说,汉族前辈给予哈尼族人民的帮助和付出,他们世代不会忘记。现在的哈尼族村寨,都是政府统一盖的楼房,生活衣食无忧。
下午,我们去了花卉园,花卉园分五个区:百草园区、棕榈植物区、稀树草坪区、果树区和经济作物区,占地1200亩。因为园子太大了,大部分园区我们只能坐着电瓶车游览。导游说百草园我们必须走走看看,因为实在是太美了。
百草园真如人间天堂,成片的三角梅鲜艳夺目,五星花也是竞相开放,各种不知名的鲜花千姿百态、艳丽夺目,里面还有很多的热带植物。我们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导游提醒我们要去观看胶农割胶,我才如梦方醒。
橡胶树有五层皮,割到第三层,白色的橡胶乳液就流出来了。这些乳液再与其他原料一起进一步加工,就是现在的汽车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了。 吃过晚饭,我们坐大巴来到星光夜市,这里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夜市里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各色美食也是应有尽有,傣族和泰国服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女游客化着或浓、或淡的妆容、身着傣服或泰服站在观光台上,各种摆拍。观光台上,简直就是女人们的立体画展,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美得动人,美得惊艳!我和老田领着俩孙女穿梭于闹市,转了一个半小时,俩孩子才终于买了几件小首饰。
第四天,上午游览傣族园、澜沧江码头。下午蘑菇园游玩,晚上蘑菇园聚餐。
上午九点在傣族美女导游玉腊的引领下,来到了她家的“竹楼”。她的普通话虽不是很标准,但我能听懂,她家的卧室是关闭的,我能理解。但在客厅也不能拍照片,说实话,她家的客厅也实在没什么可拍的,除了盛水的银器和银梳子,整个客厅没看出有什么民族特色。她家的“竹楼”全是木质结构,为了防潮防水,下面都有石墩托起,房子非常坚固。我发现,这种房子在村子里已经不多见,新盖的楼房大都是楼板房了,和我们汉族的住房没什么两样。
玉腊给我们讲起傣族姓氏与属相,女的都姓“玉”,属孔雀。男的都姓“岩”,属大象。这个我比较感兴趣,难怪在西双版纳到处能看待大象和孔雀呢。傣族男女结婚,男方要嫁到女方。真的是,不同民族不同风俗。女方在家庭中负责养家,男方在家洗洗涮涮干家务,但玉腊的丈夫现在也出去挣钱,时代不同了,没有不变的真理与规矩。
说来说去,说到银制品的好处,傣族女人全都佩戴银饰,银耳环、银戒指、银项链、银手镯、银腰带……。生活必需品中,银梳子、银餐具使用最多。玉腊说,银制品里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好处,可医生说作用不大,不知听谁的。但玉腊的意思明显让我们买他们的银首饰和生活用的银制品。在傣族的摊位上,一个梳子上千块,我们中间没有人买,玉腊明显不高兴。当然我们不买,她也不会强迫买,但为了支持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我们还是买了一些水果。
午饭后,来到了傣族园的边境码头,《湄公河行动》拍摄的取景地,湄公河的对面再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的金三角地带。导游说没有人会从这里去缅甸,因为渡过湄公河,翻过几座山,到不了缅甸,人就累死饿死了。凡是被骗到缅甸的,大都是以介绍高薪工作为由。导游说,来云南很安全, 不是传说的那样,来到云南就有被骗到缅甸的可能。我想,人心不贪我们没有去体验边境快艇的神秘,这块土地已经够神秘了。
稍作停留,下午两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我们在傣族园的泼水广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加泼水活动。这季节游客多,天天都是泼水节。我女儿给俩侄女每人买了一身傣族服装,俩孙女高兴的不得了 ,她们拿着姑姑买的小盆子兴高采烈的走进泼水广场。
泼水狂欢正在进行,广播里播放着动感音乐,再加上主持人的极富穿透力的热情号召,使得泼水现场热烈非常。刚开始,俩孙女还有点胆怯,慢慢胆子就大起来了,孩子们泼水嬉戏,沉浸其中。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我跟着俩孙女在水边来回走动,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泼水的热闹和欢乐。不时有高空抛来的水花洒在我身上,与孩子们共享这清凉与祝福。水代表财运,新的一年,愿所有的亲朋好友财源滚滚,事事顺意。
泼水节的欢乐没有褪去,我们又来到了蘑菇园。进入蘑菇园,一眼望去,百日菊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白的、黄的、紫的、红的、混色的……,开的奔放、灿烂,各色的蝴蝶在花海中飞来飞去。我陶醉在这花海里,如果不是老田提醒,我几乎忘了拍照。
旁边那一池睡莲已然盛放,尽展曼妙之姿,赶紧拍下来。“一池睡莲始盛开,千娇百媚入画来。”这里的花园布局,是不是按莫奈的油画设计的?坐在木桥的长椅上,环视蘑菇园:宁静愉悦、自由享受!我纳闷,这里怎么会叫蘑菇园?起着这个名字一定有它当时原因,可我竟然忘了问导游。 晚上,一行三十多人的聚餐在欢声笑语、推杯换盏中进行,几乎所有人对前四天的行程安排非常满意,住的舒心,玩得尽兴,吃的回味无穷。 第五天上午,年轻人大多去了周围的市场或门店买一些土特产。毕竟年龄在这里,我们没有出去,在宾馆休息、整理行李。
吃过午饭,大约中午12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又去了般若寺,导游一路介绍般若寺的渊源。
般若寺是当地居民祈福的重要场所,也是信徒和游客感受宁静与神圣的好地方。她以白色为主调,给人以圣洁、庄严的感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南传佛教寺庙。来到这座塔下,浮躁的心会很快安静下来,仿佛有神奇的存在,我们再次默默为亲朋好友祈福。
一个小时候后,我们来到勐泐文化旅游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南传佛教寺院。进入景区,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七头神像,它代表着权利,财富和吉祥。而后,电瓶车把我们送上山顶,从上而下慢慢游览。
山顶上的庄凯大金塔,外观金碧辉煌,太震撼了。金塔高80米,象征释迦摩尼80涅槃。导游说里面供奉着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和西双版纳历代高僧的六颗舍利子。遗憾的是我们只能绕塔一圈祈福,不能进入,说是还没有建造好。
莲花池里,盏盏莲花灯像朵朵祝福,寄托着人们最虔诚的祝福。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来得及观看莲花仙子表演。金盆洗手,洗去污秽,带走疾病和烦恼。从网红打卡的玻璃栈道上,我们能看到了东南亚最大的释迦摩尼立佛,佛祖以慈悲的神态俯瞰版纳,为芸芸众生祈福消灾。
沿着台阶往下走,在玻璃栈道下,有一棵圣菩提树,它象征着吉祥和智慧,我们绕树一圈。继续下山,来到吉祥大佛脚下,佛祖左手防魔、驱魔,右手放下,愿我们以平常心过活,拿得起放得下。再往前走,就到了景飘大殿……。我感觉,除了以上景观,其他都与曼听公园大同小异。
晚六点至九点多,历经三个多小时的飞越,我们又从充满活力的春天回到了冷寂的冬天,回到了现实。但家的温暖,依然让我们的心感到踏实。
这次旅行,特别开心,也受益匪浅。五天下来,孩子们照例精神抖擞。那几天我问过大孙女:“我们住西双版纳不走了,好不好?”大孙女说“好!”
西双版纳,的确是康养居住的好地方,尤其春节前后这四五个月,空气质量特别好。
我们住的宾馆旁边,就有十多台黑龙江和辽宁的房车或轿车,他们自己买菜做饭,这样算下来真的花不了多少钱。有一个父辈是山东的黑龙江人,年纪在五十左右,自己做生意,他的生意天气寒冷就不能做了,于是他每年11月份来南方避寒,第二年三月底,天气回暖再回黑龙江。
我以前每次出去游玩回来,都是疲惫不堪,满脸憔悴,好多天才能恢复,这次回到家脸色依旧如常。本来在家感冒去的西双版纳,几天过后,竟然慢慢的好了。
这次旅行,是孩子们给我们新年最好的礼物,感谢孩子们,感恩有你们!
2025.1.25
简
介
作者简介
鞠秀梅 ,山东高唐人,现居住济南。喜欢汪国真的诗,自己也写诗。擅长朗诵,追求静思和远方。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