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文萃| 李德国:难忘小时候我在农村老家寒冬腊月所经历过的雪后天气情景

文摘   2025-01-27 16:54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难忘小时候我在农村老家寒冬腊月

所经历过的雪后天气情景
李德国


        元月26日,山东济南迎来了2025年的第一场雪。这天早晨6点多钟,按照往常习惯,我早把早的出门下楼,外出走步晨练。迎面冷风呼啸寒冷刺骨,抬头望去,天空朵朵雪花纷纷飞扬,如鹅毛飞舞,四处飘落在大地上。给铁路玉函小区周围的树木、房舍楼顶、绿化带植被,处处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银装。“下雪啦!”从多处传来了人们惊喜的呼喊声。看到这些,触景生情,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寒冬腊月所经历过的雪后天气情景。



我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东黑山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老家年年冬天都会下大雪。有时候一年冬天要下好几场雪。那个时候每到进入冬天腊月时节,天气都是特别的冷。当泼到地上一些水,立马地上就会变成了冰。印象中,那时候大人们,从村东南峪井里打上来的水,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路程,等将水挑回家里后,水桶上面的水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再就是,下雪后房顶上的积雪,经过一天气温的融化,过夜后第二天早上,人们会看到房檐下处处都是滴垂的溜溜(溜溜是指房顶上融化后的雪水)。经多次冷冻后积聚形成的冰凌。出于对溜溜的好奇,孩子们先用长杆子将房檐下的溜溜挑下。然后拿着这些溜溜取乐并当作手把件玩耍。还记得,一些成年人在室外转上一圈。用不了多长时间,眉毛上胡须上。因呼吸传出的哈气会形成,厚厚的一层冰霜。有时候掉到地上喂狗的窝窝头或饼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冻得邦邦硬,连狗都咬不动。那个时候因雨雪天气冷,孩子们每天冻得都是鼻涕淌了很长。对此孩子们的习惯动作都是,用袖子一抹,久而久之致使袖口后半部分导致发光发亮。面对如此恶劣艰苦生存生活条件,孩子们的头痛脑热,生病闹灾的现象也少。还记得,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寒冬腊月下雪天气,孩子们的耳朵、手脚底部位最容易长冻疮,长冻疮部位,整个冬天都会呈现出一圈圈,一块块的较硬紫红色斑状。每当遇上暖和天气或是睡觉暖过被窝后,冻疮患处让人痛痒难耐。现在想想那种感觉,那种滋味,那种体会,简直是无法形容。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下,就是孩子们冻了耳朵,冻了手脚,长了冻疮,也阻挡不了下雪天孩子们欢快的滚雪球,打雪仗,在斜陡坡雪地上打滑梯,玩游戏的乐趣。还记得由于天冷雪大,有些村庄道路上,一些路段对积雪清扫不及时不彻底,加上后来人畜车辙碾轧,导致路面哧溜滑,造成春节后走亲戚的人们,跌倒摔跟斗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雪大,记得有一年老家还曾经出现了雪崩冰凌现象。造成了山上村庄周围,一些树木树枝树干拦腰折断,有些土坯房坍塌。那种情景,那种状况,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啦,现在想想对那个年代的雪后景象,仍然记忆犹新,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后来参军当兵后,1978年在云南昆明部队所在地,也曾经遇到过一次南方十分罕见的大雪天气。当时天空大雪纷纷飞扬,大地处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由于下雪气温突降到零下3度。记得那时部队司令部管理处,紧急向全体指战员发布了:“以雪为令,铲冰除雪,保障道路畅通”的命令。由于南方没有暖气没有供暖设施,突然碰上一次十年九不遇的大雪天气,干部战士们难以适应。实际上那场雪,作为北方人来说,顶多只能算是一场中雪,路面积雪厚度不到两公分。后面战士们刚刚清扫完道路上的积雪,前面路上的雪随着阳光的照射,逐渐几经融化啦。1981年,从部队回到地方来到济南后,这些年来在济南每年也曾经遇到过一些大雪天气,也曾经在有些年,有几次遇到过大雪纷飞。山坡上楼顶上,公园景区和郊区田间地头,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景色虽然壮观漂亮,但与我小的时候在老家农村曾经经过的那种雪后景色没法相比。景色虽然美好,但再也看不到老家房前屋后,特别是房檐上那些雪后倒挂着,长长的冰凌现象。再也找不回当年和孩童们一起,在雪地上滚雪球,打雪仗,滑滑梯欢快热闹的雪中嬉戏景象。小的时候,在老家农村寒冬腊月下雪天的欢快情景,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目中。


   

 针对年底下大雪,记得小时候家中老人曾经说过:“年根下大雪是好事,年底下大雪是指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个丰收年”。借用老人的吉言!盼望2025年这第一场雪,能够给我国全年带来好兆头。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业获得大丰收,进而使全国变化更大。发展得更好,祖国更加富强,更加繁荣昌盛。


2025年元月26日,写于济南。






作者简介


个人简历:李德国祖籍.山东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东黑山村,退休前任职济南铁路集团西车辆段.党支部书记,喜欢文学.近年来分别被老兵战友期刊白浪情文学蓝色风景等刊物,刊登过:我的新兵历程.怀念我父亲.怀念我的学校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们.怀念我的故乡我的老家和我老家的父老乡亲们.难忘小时候曾经吃过的老家东阿城里糖稀芝麻烧饼香。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






东阿文萃
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学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