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文萃|姜希旺:过年的意义

文摘   2025-02-02 09:19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过年的意义


姜希旺



      说实话如果单从动词的角度去理解“过年”,对于早已步入中年的我来说感觉有四累:一“手累”,平时吃饭简简单单总是可以的,但过年了总不能太寒酸吧?于是三十的一大早开始忙活准备中午的菜肴,在我们家炒菜是我和我弟弟的分工,半边天则负责包水饺。   于是摘菜、洗菜、顺菜、切菜、炒菜,忙忙碌碌,不亦乐乎一上午,忙里偷闲还偶尔刷下手机,看看信息,一上午手够累了吧。

      过节了每天都满满一桌子好吃的这下又轮到“嘴累”了。“嘴累”不光体现在过年一次需要去吃,比平时偏多一些的菜肴,还需要时刻为了烘托气氛去说些吉祥话。平时可以少言寡语,过年了该客气的总需要客气客气吧,人家三言,你哪怕不两语,一语呢总带回应吧。这样过年走亲串门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天下来,谁累?当然是“嘴累”。嘴累过后是“胃累”。多数人的过年,饮食习惯或多或少会被打乱,比如说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样式,吃饭的种类等等,这样一来我们的脾胃就要遭罪了,过年期间,胃肠炎的,消化不良的,恶心呕吐的节日病开始骚扰我们。要是再贪杯喝顿大酒,你说我们的胃能不累吗?说完了“胃累”,再说“心累”,不同的年龄段过年的感触会有所不同,但心累似乎是共同的体会。小孩子要被长精神,初一拜年早晨会被早早喊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跟着父母东一家,西一家,五奶奶家,二大爷家,三叔家,磕头无数;初二要去拜已故的先人。大人们年前开始准备年货,花钱似流水,心疼,又心累;老人们更是心累,一年到头了,孩子们回来了,亲戚来拜访,长心劲,腿脚也忘记了疼痛,晚睡早起,屋里屋外,家长里短,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能不心累吗?

       但如果从名词的角度去理解过年,那么过年又会是另外一番滋味:如果说年是一个车轮的话,那么过年就应该是车轮转过一个圆圈吧!兜兜转转之间我们走过岁月,经历了风吹雨打,我们最终发现我们的老祖宗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情怀,我们钦佩祖先,我们感恩祖先,是她们给全世界华人给我们汉族留下了一笔无价财富—年。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年”,我们的车轮会漫无目的的转动,去向哪里不知道?是否会停止不知道?走过多少圈我们更不得而知了,还好我们有“年”的节日,我们有“年”的传统。

      其实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提醒着我们爱与被爱,过年尤为如此,累与快乐,恩与情一直并存。东方人表达爱的方式含蓄,我们用日子美食,亲情孝道去搭建,去传递。国人历来重视传统,过年是华人众多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讲究的节日。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辞旧迎新,我们怀念祖先,我们感恩盛世,我们向我们的亲朋好友送达着我们的美好祝福,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孝道和家国情怀在东方大国,在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七零后的一代人,过年的意义早已从小时候念念不忘的,香喷喷的年夜饭,甜蜜蜜的高梁饴和大白兔,百玩不厌的小鞭炮,捧腹大笑的小品相声,几十,上百人磕头跪拜的热闹场面等等的回忆中走出来了,他们对于过年的意义更多的感觉应该一种责任,一种从自己做起,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代一代继续下去的责任。我们的春节已经申遗成功,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保护,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已经开始深深扎根。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过年的意义也会被一代一代继续继承和传承下去,就像中华民族一样生生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会实现!


2025.2.1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姜希旺,男,高唐人。1976年出生。中医全科医生。爱好写作,诗词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






东阿文萃
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学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