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文萃|王铁柱:小黑驴(小小说)

文摘   2025-01-29 18:34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小黑驴(小小说)

 王铁柱



     我13岁那年,家里买了一头小黑驴。它个子不高,白嘴、白蹄、白肚皮,像是在黑色的毛发上点缀了几抹亮色,格外醒目。听懂行的人说,它已经到了人的五十岁年纪,是从拉脚的车队里淘汰下来的。虽然不再年轻,但它依然透着一股坚韧和耐力。它曾经拉着地排车,一趟趟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拉着砖和石头,从砖窑到工地,从采石场到村庄,见过不少世面。

     我给它取名叫“小黑”,它仿佛能听懂这个名字,每次我叫它,它都会抬起头,用温柔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回应。

     小黑勤劳、能干,还特别通人性,成了我们家的宝贝。它不仅帮我们家干农活,还给乡亲们拉土垫地基。那时候,大家都热心肠,帮忙从不收钱,只图主人家做顿好吃的饭。闲暇时,我们还会去砖窑拉砖挣钱。我和小伙伴常常驾着地排车比赛,看谁的驴跑得快。小黑从来没输过,它跑起来那叫一个快,四蹄生风,把别的驴都甩得远远的。每次比赛结束,它都会回头看看我们,眼神里满是得意。我们总是围着它,摸摸它的头,给它喂好吃的,它也总是温顺地接受我们的夸奖。

     有一次,邻居家的狗总是欺负小黑,每次看到小黑靠近就汪汪乱叫。有一天,小黑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瞪了狗一眼,狗居然被吓跑了。从那以后,狗再也不敢欺负小黑了。乡亲们都说,小黑不仅聪明,还很有“驴威”。

     有一次,小黑病了,显得无精打采,连最爱吃的黄豆也提不起兴趣。我愁得三天吃不下饭,整日整夜地守在驴圈里,给它喂药,给它擦身体,就像照顾亲人一样。母亲看我这样,心疼地说:“别太担心,驴会好起来的。”三天后,小黑慢慢地站了起来,虽然还显得虚弱,但眼神里已经有了几分生机。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忍不住抱住它的脖子,它轻轻地蹭了蹭我,仿佛在回应我的喜悦。

     小黑病好之后,变得更加能干。它拉着地排车,走得又快又稳,从不偷懒。乡亲们借它帮忙时,都会送一瓢黑豆作为回报,感谢它的能干。它从不挑剔,总是默默地吃掉这些黑豆,仿佛在说:“只要能帮到你们,这就足够了。”

      时间过得很快,小黑渐渐老了。它的毛发不再光滑,眼睛里也多了几分疲惫。我们不忍心再让它干重活,只是让它偶尔拉拉轻车,或者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它偶尔会走到院门口,看着外面的田野,眼神里似乎有些怀念,但它从不抱怨,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那年,我们家买了拖拉机,小黑的“工作”逐渐减少了。我们决定把它卖掉,但心里实在舍不得。后来,一个磨豆腐的老头来买驴。母亲再三叮嘱,决不能杀了它。老头说,只是让它拉着磨盘磨豆腐,并非让它干重活,会带着它走街串巷卖豆腐,发挥它的余热,直到它老死。母亲这才放心,把小黑交给了他。

      小黑离开的那天,我站在院子里,看着它慢慢走远。它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满是不舍。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它能在新的地方过得好一些,能安享晚年。

     虽然小黑走了,但它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它是一头听话的小毛驴,用它的勤劳和善良,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2023年12月6日写于郑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笔名:王铁柱,实名:王兴柱,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参军入伍,2002年部队转业,退役军人,军旅业余作家。作品曾发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延安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三等奖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






东阿文萃
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学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