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文萃|王铁柱:过年战友聊家常——岁月如歌(小小说)

文摘   2025-02-04 17:48   山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心通四海 华章自然来



过年战友聊家常——岁月如歌(小小说)

王铁柱


      新年初六,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陈集小镇的街道上,给这个宁静的小镇增添了几分温暖。我早早地出门,约了几个要好的战友,一起前往老战友三哥家。三哥在陈集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超越大酒店”,每年过年,他都会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老战友们聚一聚。

    走进酒店,三哥已经站在门口等候了。他穿着一身整洁的衬衫,脸上挂着熟悉的笑容,热情地迎上来,和我们一一握手。握手间,我感受到岁月在他手掌上留下的粗糙,那是当年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留下的痕迹。

    “兄弟们,过年好!今天咱们好好聚聚,把酒言欢!”三哥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往里引。酒店的包间里,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桌面上,映照着那一桌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仿佛在欢迎着久别重逢的战友。

     大家围坐在一起,熟悉的面孔带着岁月的痕迹,亲切的笑容中透着沧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军营里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三哥端起酒杯,率先说道:“战友们,过年好!今天咱们不谈别的,就聊聊家常,回忆回忆当年的那些事儿。”


   

    “好!”大家齐声附和,纷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像是在为这久违的相聚奏响乐章。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永远忘不了年轻时训练场上的记忆。”老李感慨地说着,眼神中透着怀念。老李性格豪爽,当年在军营里就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训练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那时候咱们多有劲儿啊,一天训练下来,累得跟死狗一样,但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

     老张则性格内敛,多愁善感。他叹了口气,说:“是啊,是啊,当年我们多么年轻,多么有活力,可如今我们都老了。”老张的儿子已经30岁了,但还没结婚,高额的彩礼让他压力很大。他轻声说道:“自己的孩子都30岁了还没结婚,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过了。”

     老李听了,拍了拍老张的肩膀,安慰道:“老张,别着急,好饭不怕晚。孩子早晚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咱们当年不也一样,都是晚婚晚育嘛。”

     我轻声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李说,当兵的人,献了青春献子孙。我发小的孙子都会跑了,而我自己因为结婚晚,儿子才刚刚大学毕业。”

    战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开心,又越聊越难过。开心的是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难过的是,生活中的种种艰辛,让人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

     这时,话题突然转到了王作家身上。王作家是我们中间唯一一个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战友。他平时喜欢写写文章,偶尔还会在报纸上发表一些作品。战友们开始调侃起他来:“王作家,你那作品是不是花钱买的啊?现在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吧?是不是花了两毛五买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中带着几分调侃。

    王作家听了,脸上并没有不悦,反而笑了笑,说:“战友们,你们这是在嫉妒我呢!我知道你们心里都羡慕我呢。”他从包里拿出一张合影,照片上是他和东阿作家们的合影。他笑着说:“你们看,这是我和东阿作家们的合影。我可是有作品的,你们花钱买个试试。”


    

    战友们看到照片,又是一阵哄笑,但这次笑声中多了几分羡慕。王作家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面对战友们的调侃和讽刺,他毫不在意。他心中清楚,这些调侃都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羡慕。他笑着说:“战友们,别闹了。我这作品可不是花钱买的,是我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虽然我不是什么大作家,但我也算是用文字记录了我们的生活,记录了我们的岁月。”

    老李拍了拍王作家的肩膀,笑着说:“王作家,你这话说得对。咱们战友之间,亲如兄弟,相互调侃是正常的,就说明咱们感情好,没生分。”

     王作家点了点头,说:“是啊,要是生分了,谁还愿意调侃我呢?咱们这么多年的情谊,可不是那些钱能买来的。”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是啊,王作家说得对,战友之间的情谊,是用生命和青春换来的,是用无数个日夜的相伴和相互扶持换来的。这些调侃,不过是战友们表达关心和羡慕的一种方式罢了。

    “来,兄弟们,为了我们的战友情谊,为了我们的岁月如歌,干杯!”三哥再次端起酒杯,提议道。

    “干杯!”大家齐声回应,酒杯再次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阳光洒在小镇的街道上,暖暖的。屋内,战友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岁月虽然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却带不走我们之间的那份深厚情谊。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回忆过去,畅谈未来,让这岁月如歌般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2025年2月3日写于东阿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笔名:王铁柱,实名:王兴柱,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参军入伍,2002年部队转业,退役军人,军旅业余作家。作品曾发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延安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三等奖。



《东阿文萃》征稿公告

“文心通四海,华章自然来。”《东阿文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稿,确保质量。文稿须严禁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个人简介80字以内。

投稿邮箱:dongewenxue@163.com。相应文体亦可直接与吴福木13869539726(评论)、秦序朋18906350365(散文)、崔梅英13181062785(现代诗)、张淑贞15963189575(古体诗词)、张浩亮13563029595(小说)联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东阿文萃》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许春雷

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淑敏  王涛  王庆军  王琼宇  王文娟  丛本华  司尚营  刘轩   孙平  张秀功  张立勇 张浩亮  张淑贞  吴福木  杨士江  陈效习  陈晓东  李静新 李太军  李兆昌  房义军  单清林  林继国  范玮  范凌霞  赵广飞  赵真真  高岩芳  耿攀  秦序朋  鹿清江  崔梅英  魏庆池

特邀顾问:弓车  刘广涛  

顾问:王涛  范玮  高岩芳 马淑敏

主编:吴福木

副主编:秦序朋  崔梅英

责任编辑:张淑贞  张浩亮

审稿:吴福木






东阿文萃
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学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