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精彩书摘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现在他就和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匹夫匹妇相往还。和这些老实人在一起,他无须乎言语谨慎,他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名士本色示人。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是没人去看他,他会出去看邻居。像以前在黄州一样,他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读书心得
林语堂先生用生动的笔墨记录了苏东坡传奇跌宕的人生,读这本书,仿佛穿越到了北宋的烟雨江南,耳边响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之声。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与苏东坡一起经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青年苏东坡意气风发、才气纵横,在二十岁时便高中进士,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连当时的文学权威欧阳修都连连赞叹。他的成功一方面因为他有极高的文学天分,从小便崭露头角,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刻苦和用功,他从幼年起就广泛涉猎各种图书,十一岁时就开始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他下狠劲、用苦功,通过默写抄书这种方法加强印象,这样的方法看似笨拙却非常有效,这为他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天才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后天刻苦努力的学习,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人生的永恒主题。今日之世界,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层出不穷,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变化,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中年苏东坡因反对新法被人诬告,仕途遭遇变故,站在荣耀巅峰的他开始被皇帝疏远,被迫远离政治中心,外放杭州、密州、苏州。面对同僚打压,他始终坚守初心,直言不讳地行文上书针砭时弊,坚持为民请愿。在外放地方期间,他兴修水利、建立孤儿院和医院、全力救济饥荒。每到一地任职,政绩都无不斐然。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关心百姓、为民抗争。作为今天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苏东坡的这种精神。要敢于直面压力和挑战,不躺平、不放弃,一点一滴做好手头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流放地一次比一次偏远,他的人生渐渐跌入谷底。流放海南岛时,他写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没有让他失去人生的快乐。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那些作品蕴含着他那乐观、豁达、潇洒、豪迈、坚韧的人格气质,一直滋养着后世人们的心灵。当我们经历风风雨雨时,不由得会想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会想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会想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推荐人PROFILE
梁小刚
兰州西动车运用车间
动车组司机
审核:杨文姣 监制: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