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的进阶之路

文摘   2025-01-15 08:00   山东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基于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认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感知(感性认识),到深入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对认识阶段和相互关系的阐述,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避免经验主义(只强调感性经验)和唯理论(只注重理性推理)的错误倾向,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直接产生的认知,主要聚焦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及各个片面 。其涵盖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例如,当看到一朵花呈现红色,这便是感觉;将花的形状、颜色等多种特征综合起来,形成对这朵花的整体认知,这就是知觉;之后在脑海中回忆起这朵花的模样,这属于表象。感性认识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与具体性的显著特点。

理性认识则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概括、整理的基础上,达成对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及其自身规律性的深刻认知。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得以体现。比如,在观察众多花卉后,总结出“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这便是形成了概念;进而做出“花能繁殖后代”的判断;通过推理,我们能知晓不同植物的花具有不同繁殖方式。理性认识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事物。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


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是认识的来源,为认识的产生创造条件;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拓展;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判断认识是否正确;也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服务于实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引导实践成功,错误认识则导致实践失败。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