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村(社区)巡察的关键使命

文摘   2024-12-25 08:07   山东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宏大架构中,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却承载着极为重要的基石作用。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是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更是从严治党必须延伸到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乎着民心所向与背,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今年 2 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历史性地将村(社区)党组织纳入县级党委巡察范围,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治理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村(社区)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工作作风、廉洁状况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评价。通过巡察,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村(社区)党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偏差与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村(社区)掌握着诸多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如扶贫资金的分配、土地资源的使用、惠民项目的实施等。一些地方曾出现过个别村(社区)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截留扶贫款项、违规处置集体资产、在惠民工程中中饱私囊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些现象不仅严重侵蚀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在党群干群之间划下了深深的裂痕。而巡察工作恰似一把利剑,能够深入基层,揭开这些隐藏在群众身边的“黑幕”,让违法违纪行为无处遁形。

中央召开的对村巡察工作推进座谈会再次强调要促进解决基层问题和群众身边问题,这为巡察工作指明了更为精准的方向。巡察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更要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对于巡察中发现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快速处置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发现某村存在扶贫资金发放不及时、不精准的问题后,应立即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重新核对贫困对象信息,加快资金发放流程,让贫困群众能够尽快享受到政策的扶持。

同时,对村(社区)巡察也是一次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体检”和党性教育。通过巡察,能够促使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遵守党的各项规定,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在巡察过程中,可以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典型案例,使其深刻认识到违法违纪的严重后果,从而做到警钟长鸣。

此外,要做好对村(社区)巡察工作,还需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群众是村(社区)事务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对身边的问题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巡察组要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开展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核实,让巡察工作真正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

只有扎实推进对村(社区)的巡察工作,打通这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让党在基层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真正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行。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