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文摘   2025-01-26 08:00   山东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而联系与发展具有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性,又存在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同一性,推动着企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二者辩证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如,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矛盾(普遍性),但每个国家又因其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的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解决矛盾的方式(特殊性)。
 2.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例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 - 100℃之间时,保持液态的质不变,0℃和100℃就是水的度的两个关节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持续不断地投入劳动和生产资料(量变),当生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产品得以制成,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质变。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不是全盘抛弃,而是在保留计划经济体制中合理的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的过程,这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新的公有制社会在生产力水平、社会公平等方面都远高于原始公有制社会。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