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学习生活小智慧:掌控质量度的艺术
文摘
2025-01-25 08:00
山东
在质量互变规律中,质、量、度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事物的规定性以及事物变化发展的界限和范围,具体如下:
1.
质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比如,水与铁,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具有流动性,而铁是固态,具有金属光泽、硬度较大等特性,这些特性构成了水和铁各自不同的质,使得我们能够清楚地将水和铁这两种事物区分开来。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存在本身,失去了质的规定性,某物就不再是该物而变成他物。质和事物的不可分离,决定了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只有把握了事物的质,才能正确区分事物,划清不同事物的界限。
2.
量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与质不同,量的规定性和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即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例如,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 - 100℃,标准大气压下),无论温度升高或降低几度,水仍然保持液态这种质的规定性不变;一个人,其年龄、身高、体重等数量上的变化,在一定限度内也不会改变这个人本身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有外延的量与内涵的量、精确的量与模糊的量、要素的量与结构的量等。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质。
3.
度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比如,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在0℃ - 100℃之间时,水保持液态的质不变,0℃和100℃就是水的度的两个关节点,一旦水温低于0℃,水就会凝结成冰,高于100℃,水就会汽化为水蒸气,发生了质的变化。掌握度这一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施肥量要适度,过少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过多则可能造成烧苗,只有把握好施肥的“度”,才能实现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把握质、量、度的关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质、量、度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学习、更健康地生活,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把握“质”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做事情的本质目的。比如,在学习一门课程时,要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技能,还是培养思维能力。以学习英语为例,如果质的目标是提升口语交流能力,那么学习活动就应该围绕口语练习展开,而不是将大量时间花在语法研究上。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参加社团活动,要明确自己参加社团是为了拓展兴趣爱好、提升社交能力,还是积累专业实践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社团活动。
2. 合理规划学习和生活任务量,控制“量”的积累: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在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后,要合理安排任务量。以学习为例,制定学习计划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的学习时长、学习内容的量。如果过度追求学习量,每天安排十几个小时学习,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学习效率下降,长期下去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学习量过少,又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比如准备一场考试,每天学习8小时,持续一个月的合理复习安排,可能比连续几天每天学习15小时的临时抱佛脚效果更好。在生活中,如锻炼身体,也要控制运动量,过度运动可能损伤身体,运动不足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 坚持适度原则,掌控“度”的界限: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把握好“度”,避免“过”与“不及”。比如在学习中,劳逸结合就是把握度的体现。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学习可能导致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而过度放松则会影响学习进度和知识的积累。在社交生活中,也要把握好与他人交往的度,过于亲密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引起他人反感,过于疏远则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更要把握好度,比如玩游戏、刷手机等娱乐活动,适度参与可以放松身心,但过度沉迷则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学习和生活。
4. 关注质量度的转化,促进自身发展: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而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促成有利的质变。比如,通过长期坚持每天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量变),当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如从对某个学科的一知半解到能够熟练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上也是如此,坚持每天早睡早起、健康饮食等良好习惯(量变),久而久之会带来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的改善(质变)。同时,在实现质变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生活的目标和计划,开启新的量变过程,不断追求进步。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从补短板到拉长板,新木桶理论的破局思维
马克思的辩证否定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金句精选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
从“厚德载物”看品德修养的底层逻辑
蛇年致共产主义奋斗者的新春祝福
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
尼采的超人哲学:超越平庸,创造自我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习生活小智慧:掌控质量度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习的本质:在重复中雕琢认知
仓鼠厕鼠之喻,洞见人生平台的关键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五个主要批判
《矛盾论》的精髓
探索自我认知,你敢吗?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和哲学名言
以《道德经》为鉴,悟处世之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的进阶之路
马克思发展观:洞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棱镜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类历史的前行轨迹
马克思眼中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如何更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是什么?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度审视
国家开放大学等成人继续教育快速发展之社会根源探析
拥抱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
你在人生的七层“智”境哪一层?
正解“反腐形势”,坚定信心向前
入世与出世:孔子与隐者的价值碰撞
事物发展的规律:探索世界运行的内在法则
运动、变化与发展:哲学视野下的永恒旋律
儒释道的核心精髓
今昔皆循“无调查无发言权”
发展的实质:内涵、特征与意义
马克思金句精选
从“把书读厚”到“把书读薄”:求知路上的辩证智慧
哲学视野下伦理学的深度审视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村(社区)巡察的关键使命
破解“四风”“四种危险”之策,筑牢党的坚实根基
探诡辩论之究竟:本质、特征与历史镜鉴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伟大先驱卡尔·马克思的光辉一生:思想、革命与不朽传承
洞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理论,解锁生活智慧密码
探究贪官“越抓越多”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