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

文摘   2025-01-06 08:02   山东  

在人类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漫漫长路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宛如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深刻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万事万物的发展与变化。

辩证法,其核心在于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洞察世界。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伊始,便揭示了世间万物处于永恒流动、变化之中的真谛。河水奔腾不息,每一刻的水体、流速、水温皆有不同,万事万物亦如此。在中国古代,道家的老子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更是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长短并非孤立存在,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二者在对比中得以界定,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正如在微观的纳米尺度下,宏观世界里的“短”或许就成了“长”。

事物的发展在辩证法看来,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科技发展为例,从最初的蒸汽时代,机器笨重、效率有限,而后进入电气时代,动力传输、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看似是对蒸汽时代的否定;但再到如今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却又保留了电气时代电网架构、基础工业制造等根基,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归生产生活追求高效便捷的初心,这便是螺旋式上升。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带着旧事物的基因,却又克服其腐朽落后的部分,开辟出崭新道路。

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精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社会领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就是一组典型矛盾。若一味追求效率,放任市场自由竞争,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失衡;反之,过度强调公平,平均分配资源,又会挫伤生产者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唯有正视二者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寻求动态平衡,如在发展初期适当侧重效率,做大蛋糕,后期通过税收、福利政策调节分配,保障公平,才能促使社会稳步前行。

与之相对,形而上学则惯于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式认知世界。它将事物看作一个个互不关联的个体,忽视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 18 世纪盛行的机械唯物主义,把人乃至整个宇宙类比为精密运转的机械,各个零件各司其职,却忽略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情感、思想交流等复杂联系,也看不到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以及人对社会的反作用。

形而上学眼中的世界是静止不变的,或者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物种起源问题上,曾有观点认为生物从诞生之初就是如今的模样,固定不变,否定生物在漫长岁月中因环境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发生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质变飞跃。在对历史事件分析时,片面地聚焦于单一因素,如研究战争爆发,只归结于某一领土争端,忽略背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诸多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

在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纷繁复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地区冲突等难题环环相扣。若秉持形而上学思维,各国各自为政,孤立看待本国发展与全球局势,只图眼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可持续的量变积累会引发生态灾难的质变,那人类未来堪忧。只有运用辩证法,看到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环保事业关乎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发展眼光布局绿色产业,用全面视角协调各方利益,方能在荆棘中寻得出路,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征程,真正把握世界运行的本质规律,书写属于智慧生命的华章。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