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先驱卡尔·马克思的光辉一生:思想、革命与不朽传承

文摘   2024-12-21 08:00   山东  

卡尔·马克思的一生是充满思考、斗争和伟大理论建树的一生。

童年与早年求学(1818 - 1841)

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在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犹太家庭中长大。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顾问,母亲罕丽达·普列斯堡温柔善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马克思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30年,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在中学时期,他受到校长约翰·胡果·威斯特华伦的深远影响。威斯特华伦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人,他引导马克思接触到圣西门主义等先进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如同种子一般,在年轻的马克思心中种下了对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的幼苗。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展现了他高尚的抱负,他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法律系。在波恩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对诗歌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这段时期他也有些放纵,参加过学生决斗等行为,这引起了父亲的担忧。1836年,马克思转学到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在柏林,他沉浸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他加入了“博士俱乐部”,这是一个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在这里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深入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哲学和社会问题。1841年,马克思以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思想转变与理论奠基(1842 - 1847)

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他撰写的文章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如新闻出版自由、农民贫困等。不久后,他担任了《莱茵报》的主编。在这个职位上,马克思遇到了诸多现实问题的挑战。例如,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他看到了普鲁士国家和法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这使他开始质疑黑格尔哲学中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观念,促使他逐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1843年,普鲁士政府对《莱茵报》进行查禁。马克思与他深爱的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后,迁居巴黎。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社会思潮和现实情况。他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ardo的著作,从中汲取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知识。同时,他也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研究,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这些研究为他的思想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与恩格斯相遇。恩格斯当时已经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给马克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共同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随后,他们又合作完成了《神圣家族》,这部著作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5年,马克思因为其激进的思想和活动,被法国政府驱逐。他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份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奠定了基础。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这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它的目的是加强各国社会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同年,马克思还撰写了《哲学的贫困》,批判了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

伟大理论诞生与革命实践(1848 - 1867)

1848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这部著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前进的道路。《共产党宣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同年,马克思回到巴黎,在那里他积极参与组建新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之后,马克思带着《共产党宣言》的理念回到德国,在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并担任总编。《新莱茵报》是一份激进的报纸,它宣传革命思想,支持工人阶级和民主运动,对当时德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欧洲反动势力的复辟,《新莱茵报》遭到了残酷的镇压。1849年,报纸被迫停刊,马克思也因为他的革命活动遭到德国政府的驱逐。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流亡生活,期间辗转于欧洲各国,最终在英国伦敦定居。在伦敦期间,马克思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研究。他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1867年,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阐述了资本积累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1864 - 1876)

1864年,马克思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他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兼德国通讯书记。马克思凭借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第一国际的实际领袖和灵魂人物。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积极组织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他起草了第一国际的许多重要文件,如《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这些文件为国际工人运动制定了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

马克思积极支持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法国工人运动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支持巴黎公社的建立,将巴黎公社视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巴黎公社期间,马克思密切关注公社的发展动态,为公社提供理论指导。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撰写了《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第一国际的工作中,马克思还与各种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维护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团结和统一。

晚年生活与逝世(1876 - 1883)

晚年的马克思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胸膜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频繁发作。但即使在身体如此虚弱的情况下,马克思仍然没有停止思考和研究。他对科学发现有着浓厚的兴趣,密切关注当时的科学进展,如德普勒在慕尼黑电气展览会上的试验等。同时,他也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考这些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走向社会主义。

1881年,马克思的妻子燕妮离世,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燕妮是马克思的终身伴侣,她在马克思的生活和事业中一直给予坚定的支持。燕妮的去世使马克思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此后,马克思自己的身体也更加虚弱。1883年1月,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意外去世,这更是雪上加霜,使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1883年3月14日午后,马克思坐在伦敦寓所的安乐椅上,在病魔的折磨下,他的生命逐渐消逝。他在安详中离世,结束了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理观哲学汇
欢迎来到理观哲学汇,这里是思想的深度汇聚地。我们专注于哲学理论的探究与分享,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挖掘各类哲学思想的精髓。专业解读晦涩理论,以清晰视角剖析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皆在我们研讨之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