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学目标,提升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三上《用吨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

教育   2024-09-04 06:02   浙江  


紧扣教学目标

提升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三上《用吨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


▷▷▷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徐杏干,来自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4小组的成员,很高兴再次与您相遇。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 数学核心素养》

读一读:《紧扣教学目标 提升学习能力》

笑一笑:鸡蛋壳能吃吗?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摘自《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

(许卫兵 著)

4

坚持阅读

▷▷▷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把解决问题穿插到了各个知识点之中,而不是像原来的教材编排那样,专门拎出一个单元来让学生去学习。从这一点来讲,现行的教材更能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知识要点,让问题解决无处不在,时时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去研究,从关键的信息入手,打通问题和信息之间的关联,笔者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所在。即如何通过解决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这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

从所处单元的内容来看,《用吨解决问题》是属于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内容,应属于量与计量。而从教学本身的内容来分析,这块内容又是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有序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领悟、感受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编排的意图进行理解:“掌握技巧和方法”的基本目标是合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是数学思想方法如何的渗透,第三层次是实现“形成并发展技能”的最终目标。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目标已达到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几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究。

▷▷▷


一、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里指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技巧”而已,而对“提出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能更加全面、完整地收集信息,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等后续的思维活动。

▷▷▷

  【片段一】  

出示上面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要运完36吨煤;有两辆车,一辆载质量8吨,一辆载质量6吨;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恰好运完。

师:你认为哪些信息很重要?

生: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恰好运完36吨。

师:那么用两辆车运煤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可以只用载质量8吨的车来运,也可以只用载质量6吨的车来运,还可以两辆车一起运。

▷▷▷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往往只关注带有数据的信息,对于其他一些重要的文字信息是视而不见,因此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意思的前提下草率的去做题,结果出现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地忽视关键的信息,使得问题和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脱节,这显然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深入,其对于问题的关注度会逐渐地大于对题目所处情境的关注度,这是非常糟糕的现象。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以实际情境的引入,将收集信息、理解信息的环节真正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感受数据里的大信息化,在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启发。



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里指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技巧”而已,而对“提出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能更加全面、完整地收集信息,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等后续的思维活动。

▷▷▷

  【片段二】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要想运完36吨煤,你有什么方法,写在练习纸的表格里。

收集并展示学生作品:

基于以上的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对于列表有所接触,但对于本节课用列表来解决问题还是第一次,他们不清楚用表格解决问题的意图。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把两种正确的方案列了出来,而对于表格中下面的两行,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填了不符合结果的几种方案,以此来凑数,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有序思考在这题中的应用。从以上两种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无序的,于是就让学生通过展示、对比寻找快速解决问题的“窍门”,这样就产生了列举要“有序”的需要。

在进行比较之后,我让学生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定位,从哪个位置去思考是最关键的?二是定数,先填哪个数字最好?要进行“有序”的列举,不是从0,1,2,3,4,5开始思考,就是从5,4,3,2,1,0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方法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完成第二列的填数,接着分析完成表格如下:第1种派车方案是先考虑全部用6吨的车去运36吨煤,正好运了6次,接着依次去分析,完成其它派车方案,这样的话有序的表格就自然生成了。如下表:

▷▷▷

通过这样的对比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 经历列表法一一列举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达到快速填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探究的能力。



三、多向思考,理解问题解决的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出示了这个表格后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其实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向而已。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列表法解决问题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但是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解题的方法,同时把刚刚学习的有序思考再次加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的,才是有效的。只有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方式的思考模式,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方法背后蕴藏的数学原理,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学生所掌握的解答技巧和方法才会更加稳固扎实。

▷▷▷

  【片段三】  

师:刚才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我们是从8吨车开始研究的。你还可以从什么方向开始研究?

生:从6吨车开始研究。

师:非常好,从表格的第三列开始定位,也从这一列开始定数,你能像刚才那样有序的把所有的方案都列出来吗?

学生完成表格,师收集并进行展示:

教师同时出示上面第一张表格。

师:这两个表格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进行有序排列。

师:这两个表格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第二个表格少了一种方案。

师:想一下少在什么地方?

生:在先确定6吨车时,不管6吨车运3次还是2次的时候,8吨车都运了3次。而在先确定8吨车时,8吨车运3次时,6吨车就只运了2次。就少在这个地方。

师:非常好,你认为从哪个角度开始思考要方便一些?

生:从数据大一点的开始思考比较方便。

▷▷▷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得到了应有的结果,正所谓是“殊途同归”。有了以上全面的分析作为认知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很顺利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使学生不止步于对解答技巧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前提下,迈向更高层次的技能形成和思维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急着让教师自己进行总结,应该给学生留足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时间。二是不要拘泥于对一般步骤的归纳,更应注重学生对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步骤的深度理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最后是在不同思维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优化,理解不同思维的差异所在,为今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提供了类似的解题模式。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本质理解才是真实的。



四、拓展应用,促使学生学习经验的提升

解题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能力。数学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完成解答后就会转移注意力,从而遗漏了解题中一个重要而有益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事实: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对学生阐述解决问题几个步骤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严格的按照这几个步骤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方法却始终无法引起学生真正足够的重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的解决着自己的问题,而对于方法、技巧却抛之不用,慢慢地陷入了一种“事倍功半”的学习误区。

因此,在教学设计拓展练习的时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强化对该环节的关注。通过练习的拓展,在巩固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所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在以下教学片断中,着重体现两点:一是如何做好知识的延续和拓展,紧扣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二是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从联系的视角促进学生经验的完善与思维的提升。

▷▷▷

  【片段四】  

师出示:6吨车每次运费420元,8吨车每次运费520元,要运完36吨煤,怎样安排最省钱?

生1:36÷6=6(次),6×420=2520(元)。

生2:36÷8=4(次)……4(吨),4吨<6吨,调整为8吨车3此,6吨车2次。3×520+2×420=2400(元)。

师:哪种方案省钱?

生:8吨车运3次,6吨车运2次最省钱。

师:为什么不都用6吨车来运省钱呢?

生:420÷6=70(元),520÷8=65元,65<70,所以尽可能用8吨车来运最省钱。

师:既然用8吨车来运省钱,那为什么不全用8吨车呢,选择8吨车运3次呢?

生:我知道,因为8吨车运5次的话车上还有4吨的空位,如果用8吨车运4次的话还有4吨没运完,这样就浪费了钱。

师:所以要想省钱,必须要遵循那两个原则?

生:一是要刚好运完,二是尽量用8吨车来运。

师:这个题目的优化环节,使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个知识?

▷▷▷

毫无疑问,对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是最终完成正确解答的关键步骤,通常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本题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了一定的认知冲突,由“哪种方案最省钱”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也使学生对原来学习的优化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很自然的引出来拓展问题的教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提问的方法,应从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角度,恰当地选择时机和方式。一次指向于进一步思考的追问,在不露痕迹的互动和交流的背后,却引领着孩子们的思维走向更深的层次。其实际效果肯定不是机械、被动的提问方式所能达到的。


纵观以上实践与思考,针对小学数学中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教学,应该紧紧的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使学生在充分理解问题中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多维思考的方式来掌握“解题技巧”,理解题目的本质所在,来谋求更进一步的以“形成技能”为主的发展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在人教版教材解决问题“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各个环节中,这不仅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更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读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最终培养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笑一笑

鸡蛋壳能吃吗?

对:爸爸,你知道鸡蛋壳为什么不能吃吗?

爸:鸡蛋壳太硬了,当然不能吃。

对:不对,鸡蛋是从鸡屁股里出来,这么脏,当然不能吃了。


审核:陈爱华   张赛娜


一课研究
谢天谢地您来了! 我们是推进阅读的志愿者,虽然制作微信是业余,且无经费回报,但衷心希望您“增加专业阅读量,提高职业幸福感”!这里将为您提供有用、有趣的数学教学专业信息。关注“一课研究”,您一定会阅读数量更大,专业水平更高,生活、工作更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