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怎么做能更好地建立1米的表象?”(20240901)

教育   2024-09-01 06:01   浙江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叫孙丽丽,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1组成员。很高兴与您在一课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中相遇!

 

本期内容有哪些

1.听一听:《“学生立场”催生单元视角、有机整合、适度拓展》

2.读一读:《怎么做能更好地建立1米的表象?》    

3.读一读 :《乘法口诀》

 
 

轻轻松松听听书

     

选自斯苗儿老师的《“学生立场”催生单元视角、有机整合、适度拓展》

 

坚持阅读8分钟 


怎么做能更好建立1米的表象?

     要让学生准确而清晰地建立1米的表象,可以经历以下活动:

活动一:反复体验,建立表象。

1.看一看:

   出示并介绍米尺,请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感受它的长度。

2.动一动

 每个学生拿一把米尺,以米尺为标准比画1米的长度,初步体验1米有多长。  

3.说一说

 1米有多长。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身体的高度,手臂的长度等标准来介绍1米的长度。如:手臂张开到这样的长度是1米(边说边做动作)。

4.做一做

 先闭眼想象,再张开手臂比画1米的长度。一个比画,另一个验证,反之同样进行。

5.猜一猜

(1)教室里课桌(门、黑板窗台等)哪一部分的长度刚好是1米。先比画再米尺验证。

      (2)同伴身体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刚好是1米。先比画再米尺验证。

6.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实物的长度约是1米。

7.量一量

(1)用米尺量门的高度,窗户的长度。用“门的高度大约有()个1米” 的句式交流结果。

      (2)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限整米)。可以选择若干根绳子让学生量长度。也可以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同伴看。

活动二:辨析体悟,完善表象 

1.观察

 出示米尺和1厘米的木条,对比观察,引导得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

2.比画

  比画1米和1厘米的长度并验证。用比赛的形式组织这一活动。

3.类推

  观察1米和10厘米的的木条,感受它们长度差异。比画1米和10厘米的长度并验证。

活动三:丰富估测,深化表象

 估测方式一:

先测量,再用估算进行推算。

  出示练习:书本第8页第3题。

 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

估测方式二:利用熟悉的身高等作标准,并将之与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联系起来估算。

       出示练习:书本第8页第4题。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教师重在思考过程的引领。如引导学生用跳绳的一半与自己的身高进行比照,再作出判断。

   利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不断感知“1 米”,在观察、操作、想象、验证、辨析、估测中多次、反复地感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现在使用的顺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又称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来自网络)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      陈茜       严警

一课研究
谢天谢地您来了! 我们是推进阅读的志愿者,虽然制作微信是业余,且无经费回报,但衷心希望您“增加专业阅读量,提高职业幸福感”!这里将为您提供有用、有趣的数学教学专业信息。关注“一课研究”,您一定会阅读数量更大,专业水平更高,生活、工作更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