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锦溪苑”关注我们
一“粽”传情 难忘母恩
文/任晓红
端午节快到了,超市里显眼处摆放着各种粽子,本想买几个回家尝尝,可还是忍住了, 自己做不是更香。于是购买了粽叶、江米、红枣、葡萄干等食材,先清洗粽叶,上锅煮一下,然后泡上江米和红枣等,一顿忙活,最后是坐下来包粽子,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大小还得一样。想想第一次包粽子,不禁哑然失笑,但看到老母亲那鼓励的目光,虽无语,却情深,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在未嫁入夫家前未曾踏足厨房半步,对米、面、油、菜的概念只停留在他可以做成各种食物,但制作过程从未参与过。嫁入夫家后,面对九口人的大家庭,更是不知所措,也就没有下过厨房。直到自己开始独立生活,才胡乱模仿着瞎做,多是手忙脚乱,不是汤多,就是米少,连炒出的菜自己都嫌弃,更别说包粽子了。
其实对于一个不精通厨艺的人,能坐下来认真仔细的包粽子,已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前,我突然发现母亲己不再像从前张罗着买粽叶,包粽子。从那时起,我明白,母亲老了,这些事情应该由我来做了。从那年开始,我开始自己学习包粽子,一开始总是包不好,就拆了一遍遍重新开始,包岀来的粽子大大小小、歪歪扭扭,好不容易包完,大火一顿猛煮,只见锅里米花四处翻腾,好不热闹。因为捆绑的过紧,一个个曲里拐弯奇丑无比,当时的我也很欣慰,感觉能把米包在里面就已经很不错啦。当我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伪劣”产品带给母亲。当母亲看到我的“杰作”,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欣喜的一个劲说好,也就是母亲的包容,成就了今天的我,从姑娘到媳妇,再到奶奶。从此以后,每年的端午节前,我都会准备好食材,细心地包一锅软糯香甜的粽子,给老母亲和家人享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粽子已经包的有模有样,其它饭菜也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食、香、味俱佳。
又是一年端午,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母亲离开我己经三年有余,但看到这香甜可口的粽子,就难忘母亲对我的谆谆教导。母女情深一直都在,都包在了这小小的粽子里,这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深深的思念。
一“粽” 传情, 难忘母恩。
编辑:曹晓东
曹晓东 长治人,金融部门工作,锦溪社友。长于写作,文章多次获奖。工作之余倾心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有“味”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开启诗意生活
曹晓东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