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晋城这个地方,提出要建水泥厂。自己生产水泥的奇闻,可是当时也有些人无论如何坚决不信,他们说:“自古以来根本就没听说过太行山上出水泥,这简直是做梦,这是神话,根本办不到,割了脑袋也办不到,这比登天还要难”。为了证实他们的论调的正确,还举了无数的例子,说什么:“太行是山石不好,地形高,产铁,产煤就是不产水泥”。迷信思想多的很,不胜枚举,无非是这也“困难”那也“不能”罢了。毛主席却给我们指出了方向,那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毛主席的这个教导很快的就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了,敢想敢干迅速变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中共晋城县委抽调了晋城蛋厂厂长南景龙同志,以老厂建新厂的原则,就要在晋城这个地方开始建设水泥厂了,晋城水泥厂将要在晋城蛋厂这个母体中孕育出世了。
晋城蛋厂是晋城县的老厂之一,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蛋制品,可是因蛋业生产是一种季节性的生产,夏天生产昼夜不停,冬天生产冷冰冰,所以每到冬天总要有一部分工人出外寻找生产门路,因此工人们反映说:“蛋厂的生产如同燕子生活,冬去春来”。
综合利用扩大生产,淡季变旺季,冬闲变冬忙。这是晋城蛋厂全体职工多年来的理想。如今这个厂的职工们破除了无数的迷信思想,敢想敢干在晋城蛋厂每个职工的心目里孕育着光辉灿烂的花朵,晋城不仅盛产铁货和煤炭,而且石灰石的蕴藏量也十分丰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利用石灰石生产水泥,既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解决了淡季的生产问题,真是一箭双雕小卒过河既然能吃掉车马跑,那么土法上马也一定能够办大事,”这是晋城蛋厂的职工们对土法上马的一种思想反映。
1958年的5月间在晋城蛋厂在南景龙厂长的率领下,组织了40余名职工在交通方便,矿产丰富,离城2公里左右的河西的道头村挖土方,打基础,搬砖抬瓦抬石头,这40余名健将,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顾太阳的蒸发和狂风暴雨的袭击,一天三餐两送,饿了吃口冷窝窝头,渴了喝些冷水,累了帐篷里休息,醒来继续干活,虽然如此,新建年产35万吨的一座水泥厂仅仅依靠这40余人必进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大搞协作,大兴共产主义协作之风,这就成为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了。
共产主义协作之风的兴起,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空前高涨的产物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积极向前发展的产物,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意志指导下,晋城县的60多万人民要求着迅速地提高工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很多事情,例如不仅要建水泥厂,而且要建许多工厂,特别是钢铁基地,兴修水利等。这些许许多多的事情就要占用相当一部分劳力,如果不搞协作,这些事情是办不成的,即便是办不成也不能很快上马,因此大兴协作之风就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
晋城五四水泥厂的建成,更显示了大协作的威力,1958年6月份在中共晋城县委的领导下和各机关、厂矿、学校、农业社进行了共产主义大协作,在晋城河西摆开了战场,这是空前未有的壮举。协作就是力量。向协作要劳力,通过协作可以克服劳力缺乏的困难。可以办许多难以办到的事情,可以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如,起初建厂就遇到(1)劳力问题。(2)资金问题。(3)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的问题。(4)原材料运输问题。可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个政治挂帅,一个大协作,一个鼓足干劲,一个群众运动。在这四个法宝的面前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在劳力问题上城关附近的农业社支援了劳动300余个。各机关、厂矿、学校,也经常有200余人来支援,根据大协作的精神又和晋城铁路一处合办,于是铁路一处又支援了70余个劳力,配合蛋厂的40余个职工共计600余个劳力组成了一支工业生产建设上的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地排开向大自然宣战的战斗,在资金问题上全县广大青年,学生听到要建水泥厂的消息后,议论纷纷,自动报名,采集树子,参加义务劳动,学生们帮助农民做活,勤工俭学等共筹集了资金19000余元投入了基本建设,县委又在全民集资办工厂的资金里筹集了50余万元,又给予了24万元的贷款,晋城铁路一处又投资金30余万元,总共筹集资金105.2万元,这样一来在资金问题上总算是得到了解决。机器设备问题,铁路一处支援了320瓩的柴油发电机2部、电动机2部、电瓶车2部、柴油机1部,同时还支援了电力工、动力工等技术人员。工农业大协作以后,西上庄乡农业社办的石灰窑也并给水泥厂了。在解决运输问题时,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十八节蟒山的山脚下(原料基地)到水泥厂修筑了5华里的土铁路,为了使铁路工程及早竣工,配合了晋城县建设局和西上庄乡组织了筑路指挥部,各路英雄汇合在一起大抖威风,挖掘土方,运输原料,石匠、木匠、铁匠各显神通,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五星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大家风里来,雨里去,风雨不住,日夜赶修,特别是在西上庄乡党委书记阎占升同志率领下800余名农业社员参加了运输战斗,和建筑人员们开展了工地劳动竞赛,形成了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的劳动高潮。工效的提高一浪超一浪,劳动定超不断被突破,你追我赶,好像都在说“你先进,我要比你更先进”。你一箩土我一筐真是不分胜败,灿烂的阳光照射的大地通红,广阔的工地尘沙在飞扬、担沙、抬土、翻斗车、架子车、畜力车在昼夜不停的飞奔,汗珠在人们脸上不停的发光。清脆的欢呼声,热情洋溢的歌声在广播上不停地转播着,红旗在高空上迎风飘扬,这多像一个激战的战场
啊!是的,人们真是和大自然开战,改变着他的面貌。这些千名健决心要在这满坡荒地一片坟的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国画。他们经常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斗争意志和艰苦卓越的英雄气概。
智慧总是在劳动的中闪光的,六百余名健将大战蟒头山(河西的道头村十八节蟒山的山脚下的五门山口)一月左右的战斗终于夺取了胜利,2.5公里的铁路展现在英雄们的面前,不停的发着灿烂的金光,两座12立方米的高炉犹如两个摩天巨人耸立云霄,六十余间工房整整齐齐的排成两行,高大的烟筒也先显得格外威武,原来距城2公里的满坡荒地一片坟的空草滩变成了黄金的工厂了。
终于一个新生事物——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水泥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它的诞生是大协作的鲜花硕果,是大协作的精彩总结,它的诞生又标志着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新的阶段,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钢铁工业的生产打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1958年8月份也是水泥厂诞生的一天,中共晋城县委书记兼县长贾茂亭同志也来为这座水泥厂诞生贺了喜,并作了新的指示,由于他的建成包含着全县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果实,因而被光荣的命名为晋城“五四”水泥厂了,从此晋城“五四”水泥厂在全县人民的心目里孕育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