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锦溪苑”关注我们
该碑原立泽州府文庙,勒石于明隆庆中(1568—1569)。撰文孟霜撰,即为山西泽州人,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任宁夏督储、陕西按察司佥事,修《宁夏志》。
泽州儒学设立学田记碑
国朝於海内郡县建学立师,储才待用。承平日久,正人文方盛之时。隆庆初年,南都体庵顾公登进士第,出守泽州。公于学校有提调之责焉。惟是青衿髦士,充满泮林,虽养以廪馔,而所给有限。其间,无资产而守简编,处困穷而事弦诵者,多有之。公尝周以社仓之粟,犹恐不可常继,乃别为经久之计。采访民间,有愿售田者,不强以威,不亏其直,出货以易之。白马寺东易秦好登山场一所,中有柿果百株;城东无比寺山场一所,中有桑柘八十馀株,李桃杏果五十馀株;城南十里铺外,徐天福地八亩;城北水河头枣园杨谧地八亩四分,傍有庐舍二楹:皆置为儒学之田。以其事请于上官,上官嘉而允之。田岁有租,树岁有课,悉令掌教者司其出纳。诸士有衣食不足者,有婚嫁不能成礼者,有丧葬不能举者,各量其所费而周之。可谓厚于养士矣!夫公所以为此者何也?非莘野之禾,不能畜保衡之德;非南阳之稼,不能养卧龙之才。盖欲诸生凭借物产,专精经术,联翩科第,以为一郡之光。为诸生者,其励尔志,奋尔力,以副公之美意,岂徒感恩而已哉!自建学迄今逾二百年,仅见此举。前守抱豪杰之才,敷循良之政者,屡有其人,而未暇及乎此也。公才识英明,果于集事,城堑之御侮者“既已修筑,民兵之防患者既已训练,仓廪之赈饥者既已充积,审役均而民力已苏,折狱平而民讼已简,及以有馀之力,成此作人”之盛事,盖出乎寻常之外矣。从此继守不失,不惟惠施于今,亦将利及于后,公之荣名宁有穷已哉!泽州师生谋勒石以记公德,后之览者,其勿废之云。
时光流动在南大街
我走进南大街夜晚,就会想起一首歌《美丽的遇见》。南大街是上炫目多彩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别是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各色小吃,都让我流连忘返,给我留下了繁华热闹的印象。但是,听大人说,以前的南大街可不是这样。
原来,南大街所在的老城始建于1400年前的唐朝,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既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连绵的战争摧残。那一天,我来到人和巷中“经国难幸存的王家小院”,听主人王天保爷爷讲日本鬼子来到晋城的残暴,飞机炸弹把在巷子口阁楼上躲避的十几个老百姓炸死,还把王爷爷家新盖的一院房炸毁,至今院子里还有残垣断壁。解放后南大街改名叫“解放街”,人们才过上平安日子。在人和巷旁边临街的一座古香古色的老房,就是“南大街历史展览馆”,里面有很多过去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到南大街从满目沧桑中一路走来的脚步。
这些我也身有体会,爸爸常说,过去他生活在农村进城不多,但每次从进城都要来到南大街中部的新华书店,用平时省下的零花钱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如今,这里也成了我的最爱,不同的是,这里的环境不仅更加的安静敞亮,各种图书琳琅满目,而且如果愿意,还可以坐下来随意翻看书籍,氛围特别亲和。
其实,要是想感受南大街的变化,最好就是自己来走一走,看一看。也就是最近几年,政府对南大街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大改造,头顶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入地不见了,脚下的街道都是用整齐的青石铺成,窨井的铁盖上都是晋城名胜的图案,带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古朴整洁,参差有致,还有几组青铜制作的民俗雕像立在路边,很有生气,人们走在这里,如同走进了温馨的美丽画廊。
南大街,不仅展示了现代魅力,而且留住了文脉乡愁。我还小,在游走之余,应该立志,就是要用今天“只争朝夕”的努力学习,去换明天“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殿 堂
☆ 刘庆庆
怀一腔敬仰
带几许神秘
踏上冰冷的石阶
接受殿堂的洗礼
无数的金戈铁马
就在眼前呼啸演绎
那延绵的春雷秋风
声声回荡在耳际
你看立柱顶天立地
支撑着厚重的屋脊
那格栅后的进深
燃烧着一支扑不灭的火炬
深藏着先人的音容
弥漫着神灵的气息
尽是闻所未闻的故事
还有渐行渐远的传奇
面临史诗般的音画
我们神游在今昔
那轰然作响的钟鼓
在把一副柔弱的身躯撞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推 荐 阅 读:
【古城诗韵 6】周天麟补官泽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