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处世外桃源,这里遥远偏僻,远离红尘,民风淳朴,宁静安逸,可以安放疲惫的身躯和受伤的心灵。
走近桥沟,山路弯弯,坡度较大,迎面看见一位骑摩托带着柴火的老人,招手停下攀谈起来。老人名叫雷强娃,今年77岁了。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腰市东沟,日子过得还可以。最操心的是儿子,不太听大人的话,答应好好的就是不照做,年龄不小了还未成家,目前在外地打工。老两口在岭背后的袁河移民新村分有房子,他在村上还负责保洁工作,这次与老伴回来捡些干柴拿回去烧。 很多父母一生都这么辛苦忙碌,能自己解决的绝不麻烦儿女,也从不祈求儿女能给予什么回报。年轻的时候含辛茹苦日夜操劳,为儿女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却要在白发苍苍之际,看着儿女的脸色,操劳儿女的未来。个别不听话的儿女让老人活的很不安生,他们真想撂下挑子不管了,而亲情却使他们放不下心,拖着年迈病残的身体延续着那份牵挂。 放眼山坡,陡峭的石山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栎树,黝黑的树干凌乱地指向天空,根系深深扎在岩缝中,撑起一片荫凉,固守一方水土。 活到老干到老,这是目前农村大部分老年人的现状。一辈子扎根农村,劳动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即使没有经济压力,他们也愿意通过劳动享受满足和快乐,感受活力和价值。更何况有些儿女靠不住的老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维系栖惶的日子,排解内心的苦闷,舒缓晚年的寂寞。 路西边,几只野麻雀在枝头来回跳跃,叽叽喳喳对话,看到我们到来,扑棱棱飞走了,随着声音的远去,把寂寞的山林瞬间划开一道口子。 跨过一条深沟渠,一座残垣断壁映入眼帘,土墙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逐渐垮塌脱落,房椽门窗七零八落,瓦砾埋入泥土中,附近那丛青青的翠竹向前伸展着,似乎在帮忙掩饰,却怎么也掩不住岁月的苍凉。 这里不知是谁家的老屋,不知有多少个孩子在这里呱呱降生,不知燃起多少回袅袅炊烟,不知有多少游子香喷喷的饭菜、热乎乎的炕头,随着主人的离开,逐渐隐涅于风尘之中,成为永远的丰碑和长久的回忆。 每到逢年过节前,当年的这里恐怕会热闹一时。排着长队碾谷子辣椒、磨苞谷糁子面粉,咯吱咯吱的磨杠声,哼哧哼哧的喘气声,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成为乡亲们挥之不去的场景。 谢老师惊奇地说,快来看呀,这棵树根像不像一只鹿?仔细端详,嘴、鼻子、耳朵活灵活现,还真像。 走进庄子内,一群白鹅伸长脖颈扇动翅膀嘎嘎直叫,浑身散发着霸气,似乎在说,你们已经侵入我们的领地了,识相的赶快走开。 好几家门前栽植了竹子,还是两个品种,竹节颜色较浅是斑竹,颜色较深的是水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乡亲们尽管没有苏东坡那样的高雅情调,但依然用勤劳的双手装扮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路过一户人家,男女主人正在门前忙活着,还没有打招呼,包着头巾的女主人率先发了话:“来门上坐坐吧!我去给你们倒水喝。”我们心头一阵感动,这是在城里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待遇呀!
我们没去喝她的水,却看上附近羊圈里黑乎乎的羊粪。女主人说:你要多少随便拿吧!
抄起她家门口的铁锨,美美地揽了一大袋子,两人抬着往回返,足够我家的菜菜享用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