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 | 《说掌故 论世情》:咀嚼语言

文摘   2024-12-02 07:02   天津  

来源:《共产党员(河北)》2015年第32期


《说掌故 论世情》:咀嚼语言


□ 来新夏



来新夏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版


       语言的内涵,常常随着年龄日增,阅世日深而有不同的理解,随便不得。五十多年前,风华正茂之际,每每看到某些不顺眼、不协调的事常常随口谥之曰“不伦不类”,我也并不感到什么不妥之处。但是,经事多了,有些语言,反复咀嚼,味道大不一样,压人的分量逐渐沉重。就拿“不伦不类”一语为例,如果真的推敲,仔细研究,这四个字的分量确实沉重,印证一些往事也确是不可乱说,不过,用在某些事情上又较确切。


      三十年前,我曾去探望一位身患重病的中学时期的老师。他体质素健,不想数月未见,竟一病而形容枯槁,面目憔悴。他时断时续地诉说得病之由。原来在一个多月前,他因一件小事而和一位中年同事发生口角,那位中年同事夺口而出骂了一句“不伦不类”,他当场晕厥过去,一直住院至今,病情日益沉重。我还没有理解这四个字的严重性,他又接着说:“你要知道,伦是指君臣(也就是国家和自己)、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是做人的基本关系,不伦就是骂我没有做人的基本资格。不类就是骂我连猪狗虫豸都不是,那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不久,这位老师就含恨而逝。听说那位中年老师一直内疚悔恨不已,他一直不理解这四个字怎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后来,我在涉猎杂书中看到,龚自珍的逆才儿子龚孝拱,号“半伦”。传说他曾勾结英法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自己表示五伦已绝。这个人自我认识的意识很强,比我那位老师的迂执,似乎通达很多,通达到了恬不知耻的“境界”,觉得只有那些灭绝人性的狂人,才能用这类字眼来斥责。


      人到老年,喜欢忆旧,咀嚼语言,把有些语言重新掂掂分量,加以准确诠释,讲给年轻朋友听听,清除一点儿满嘴胡咧的毛病,也算是老年人尽点社会职责。


        (据《书摘》)

汲古求新
学术纪念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