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首语
学术研究离不开文献,故关于文献本体之研究,是为其他研究之基础。而“地方”作为观察文献的视角之一,在文献本体研究中尤为重要,撮其大端约略有三:一是地方文献可呈现地方文化之特色与菁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产生促进作用;二是推动文献研究在点的基础上向线和面拓展与普及,即以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载体古籍而论,被学者开发利用的仅是少数,而追溯地方文化根脉离不开古籍,多数古籍也只有置于“地方”视角才有意义;三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补充新的知识与智慧,具有地方意义的文献也可能有更普遍意义,但这需要不断地发掘研究,如此才有可能修正既有认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由此可见,收集地方文献乃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多数都配置有地方文献部并附设地方文献阅览室,负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但诡谲的现实是,专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不少,但因工作对象的“地方”属性,个案式研究难以走向全国,造成各说各话的尴尬局面,使得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和系统性难以凸显。其实,一切文献都可以视作地方文献,只有地方文献工作搞好了,文献研究事业才会大步向前推进。因此我们认为,要把地方文献研究置于应有高度,而不是不温不火地“维持”。
通过知网检索很容易看出,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在整个文献研究领域占比严重偏低。至于关于地方文献的会议和专著,数量更是寥寥无几,与热闹的文献学研究相比显得极为清冷。为了使这种局面有所改观,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愿意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虽然目前规划仅是每年一册的辑刊,但这毕竟是属于地方文献工作者的阵地。在各自地方的文献研究之外,我们真诚地期待专家学者更多地关注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为地方文献建设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利用水平,发挥社会效益。
2023年5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之际,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因为筹备得有些匆忙,没有要求与会者提交论文,会后搞了篇《为“留住乡愁"筑牢文化根基——第一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发表在《古籍保护研究》第十三辑,给我们的探索留下一点儿痕迹。2023年11月,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支持下,我们又举办了区域性藏书史和藏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成为《地方文献研究》第一辑的基础。
2024年11月30日,王振良先生主持第二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
第二届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正在积极筹备,目前已经收到近百篇论文,感谢广大专家学者和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不吝赐稿。有了这种众人拾柴的支持,我们也更加有信心办好会议,编好《地方文献研究》第二辑。
《地方文献研究》肇创伊始,略书芜杂如上,未妥之处恳请大方之家匡正。
王振良 甲辰九月十三日草于沽上未知止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