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00字,阅读约5分钟
佛手柑
两年前九月初的一个中午,老庄冒着酷暑给我送来三只佛手,说是一个种植大户给他快递来一二十斤,自己切成片泡了一罐酒后,再挨个给几位朋友分送几只。起码三十年没见过佛手了,小时候倒是常见。因为不值钱,大家不愿栽种了么?现在又专业种植了?
我在微信朋友圈“晒”老庄送的佛手,三千公里外海拉尔的好友晓琦在下面评论:“我们市场、超市、菜店都有,我经常买来炒起吃。”我一愣,有点疑惑,便@她怎么个炒吃法?她回答:“单独炒也可以,和肉片儿炒也行。”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辛味儿非常大,炒食?真是重口味。
事情有时真是凑巧。二十来天后,我去市场买菜,第一次看到一种可以炒食的蔬菜叫佛手瓜,这才明白,晓琦说的可能就是它。于是,拍照一问,果真是。你说怪不怪?我从小看姑妈在蔬菜场种菜,以前我也经常买菜,但从没见过,也不知道佛手瓜这种蔬菜。它的突然出现,难道是为了给我解惑?
佛手瓜
佛手形状奇特,似手而美,尊为“佛”之手。中医药书上称佛手柑。它长成两种形状,形如握指合拳的叫“拳佛手”;伸指展开状的为“开佛手”,因此佛手柑又别名五指橘、五指香橼、五指柑。桔黄色的“开佛手”最为好看,如美女纤纤玉指。当蔬菜吃的佛手瓜属葫芦科植物,淡绿色,只有一种形状,都长得像握指的拳头,所以它又叫合手瓜、合掌瓜。
明代《益部谈资》中说,川江夔州产佛手柑,可把玩。小时候,我就拿在手上玩过。刚摘下的佛手柑有大人拳头大小,握在手上,整天不停地捏着玩,不时还拿在鼻前闻闻,辛香味让人气爽、清醒。我人小,手小,要双手抱着捏。捏了五六天后,勉强一只手才可握了。拳头大的佛手柑捏到一个月后,蔫干了,差不多跟香肠一般粗细。这时辛香味已淡,像陈皮味道。姑妈说,可以做药了。她用大针在佛手柑尾部穿个洞,再穿细麻绳,吊在我书包上,说:肚子痛的时候,咬一点,嚼烂后,再喝温开水吞下。等一会儿就不痛了。我小时候,不知为啥经常肚子痛,还多次吃“宝塔糖”打过蛔虫的。姑妈家隔壁的盐工杨伯伯,叶子烟杆上时常吊着一只蔫干的小佛手柑。我想,他也经常肚子痛吗?
后来听说,以前出远门的人,一般来说,身上都要带一只蔫干的佛手柑。它不能治什么大病,但出门在外,即便没生病,因水土不服,总感觉周身不舒服。拿出来,咬一点,如果没有开水的话,嚼烂后直接吞下即可,很快神清气朗。老辈人说,佛手柑有“行气”的作用。行气是中医名词,即行散气滞的意思。气滞,会出现胸腹胀闷疼痛等状况。
三峡库区蓄水前的川江岸边,岩石裸露,石质坚硬,是上好的建材,沿岸经常可以看到开山采石的石匠、抬工。整天不停地凿打,石匠眼里偶尔会溅进细微的石渣,眨几下,顺着泪水会移到眼角,便拿麂子的蹄角儿轻轻拨出。我看见蹄角儿的另一头,用细麻绳穿着一只蔫干的佛手柑。而那些“嘿喳、嘿喳”的抬工肩上搭着的垫包儿,也大都吊着一只,在胸前晃动。石匠、抬工做的是重体力活,更要嚼佛手柑“行气”,不然容易遭内伤。
其实鲜佛手柑也有这种功效的,只是因其辛味刺激大,有的人适应不了,但可做成佛手露——蒸馏鲜佛手柑得到的汽水,气香味淡,效果一样。
老庄送来的三只佛手柑,我给两位朋友各送了一个。留下的一只,天天拿在手上把玩,睡觉时也放在枕边,闻着它的香味入睡。有一天,我临时出门,忘了从枕边拿出来,几天后回家,发现佛手柑被捂坏了,𤆵稀而生了霉,在床单上留下一小块黑印子。妻子换床单时无法洗净,唠叨了几天。现在想来,杨伯伯当年把佛手柑吊在烟杆上是正确的,蔫干了仍要通风透气才行。
“不光要通风透气,你晓得啷个要天天拿在手上捏吗?”老庄问。我摇摇头不知道。
他认真地告诉我:“佛手沾了人的汗气,药性更好。”
米芾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