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温医眼视光特约授权中国眼科网信息平台发布
作者:吕 帆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
专家观点·Expert Opinion
文章来源:吕 帆 , 姜珺 , 邵一磊 . 老视更名引发的共鸣与科学启示 [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 27(1): 1-5.
摘要
自《有关为“老视”重新命名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发布以来,关于“老视”更名的讨论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获得大量积极反馈和更名建议,反映了人们对视觉健康和老龄化社会个体尊重的日益重视。经过2轮投票筛选,“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简称“近疲劳”)被选为新的推荐名称。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的临床管理新模式,以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的启示,强调未来针对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诊疗服务体系,呼吁进一步推动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理念的实践,展望年龄相关调节功能衰退领域的科研突破,让更多人享受健康视觉带来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老视;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近疲劳;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视觉健康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8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2A201722)
《有关为“老视”重新命名的思考与建议》[1]一文在本刊(2024年26卷第2期)发表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读者就“老视”这一名称的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临床使用简洁性与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新时代背景下“老视”更名的必要性及其新名称展开了热烈讨论。令人惊喜的是,不少读者向本刊反馈了丰富而深刻的见解和建议,这些见解和建议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针对“老视”更名专门设立了一个意见收集平台,邀请临床眼科医师、视光学从业人员、科研工作者及卫生服务行业相关人员等提出对“老视”重新命名的建议与看法。该平台获得了积极响应,提供的完整建议条目超过了350条。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更名讨论的影响进一步延伸至国际社会。通过与各国眼健康专业人士交流,我们了解到,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在处理“presbyopia”这一术语的本土翻译时,同样面临如何在语言上更加尊重这一群体的挑战。这种全球性的共鸣反映了社会对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对社会老龄化群体个性化尊重的关注提升。
本文将在《有关为“老视”重新命名的思考与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更名”系列反馈,深入探讨围绕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的事实以及在矫正中所蕴含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基于科学思维和人文情愫,全面审视年龄相关视觉功能问题及对其如何有效矫治的方法,提升年龄相关视觉功能障碍人群的视觉健康及幸福感。
1 更名反响呈现社会对视觉健康和人文关怀更深入
1.1 更名倡议广受热议
更名遴选活动历时4个月,引起了全网500万人次关注。期间,收到超过350个投稿的254个新名字。近2 000位眼视光行业从业及关注人群踊跃参与了更名遴选投票。平台组织眼视光专家代表,历经2轮研讨和投票筛选程序,经统计分析以及一轮的校准,挑出20个符合“科学、简洁、中性、双向”特质的新名字。第二十四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期间,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以现场及远程线上参与的方式,投票选出了5个候选新名字,即:调节衰减、近疲劳、视缓、熟龄视和暮视。
2024年5月份,第2轮投票开启,历经半个月的全网投票,在Vision China 2024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会议之际,从5个候选新名字中,“近疲劳”以票数第一脱颖而出。
从此次投稿人群来看,涵盖眼科医师、视光学从业人员、科研及其他卫生相关服务行业人员,分别代表了医学、理学两大相关学科的见解。同时,也兼顾了科学与人文两大视角。对稿件内容进行梳理后,大致可以分成几类:与视觉状态相关、与年龄相关、与眼部功能相关和带有对改善视力的期望。绝大部分更名都避免了“老”字的出现,并且95%的名字为2~3个字,说明大众对于功能性问题的名称更趋于字面和含义的中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简洁性。
最终票选出的5个名字,票数极为接近,难分高下。这5个新的候选名字,近乎代表了大部分投稿者的主流意见,分别从机制、症状和生理阶段的角度命名,充分体现出大众对视觉生理性进程的关注。“近疲劳”以稍高票比例胜出,这也说明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大众对于全视程视觉的渴望,对“看得清晰”、“看的持久”和“看的舒适”的期待,期望可以通过以早期症状命名来引发行业和社会的重视,也折射出人们对全生命周期眼健康及美好生活质量的追求。
1.2 更名举措引发全球共鸣
“老视”更名倡议不仅在国内引发热烈讨论,还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亚洲国家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例如,日本和韩国普遍采用“老眼”一词,而新加坡等不少东南亚国家则使用“老视”来指代“presbyopia”。与中国类似,在这些地区推进老视的规范化诊疗时,也因“老”字的负面含义面临了不少的挑战和阻力。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也逐渐意识到在面对年长者时,使用描述语言的准确性和展现尊重的重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明确强调,作者应使用无偏见的语言来描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避免使用如“seniors”“elderly”“theaged”等具有潜在偏见的词汇。同时,《美国医学会手册》也指出,诸如“seniors”“elderly”“theaged”“aging dependents”“old-old”“young-old”等词汇可能带有负面刻板印象,建议避免使用[2]。
这种全球性的语言规范使用趋势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年长人群的日益重视和尊重,也强调了“老视”一词更名的需求和急迫性。
为了表达对更名活动的欢迎和尊重,下文暂且采用相对具有集中度的正式名称: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简称“近疲劳”。
2 需要探索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临床管理新模式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近疲劳)已影响全球约18亿人口,其中近一半(45%)的人群未接受规范、科学的近疲劳矫治[3]。在中国,预计到2032年,50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40%,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增加至20%[4]。随着社会快速迈向人口老龄化,近疲劳的发病年龄因近距离用眼负担加重等原因不断提前,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本质内涵与价值导向[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目标,探讨卫生服务应回答“为了人”的核心哲学问题。这意味着在卫生服务中,不仅要关注大众的健康诊疗情况,还要重视人们在认同、环境改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需求。近年来,Watson[6]倡导将临床、护理、预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相结合,实施一体化临床诊疗服务。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在卫生服务整合的时代趋势下,通过多元主体和多要素、多维度的整合,形成“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新特征[7]。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临床诊疗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综合疾病诊治模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专科临床诊疗中心成立,例如干眼临床诊疗中心、胸痛临床诊疗中心和胃肠临床诊疗中心等[8]。这种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明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面对我国日益扩大的近疲劳人群,立足近疲劳人群的临床特点,重视近疲劳人群的社会-心理需求,为了更科学地将近疲劳矫治所需的个体需求沟通、临床检查诊断、矫治方法选择与评估、长期随访管理等多个环节纳入近疲劳诊疗与眼健康管理中,以改变个体认知,满足不同人群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医院的眼科、视光学门诊或眼镜行业应建立针对近疲劳人群的一体化临床诊疗管理,充分体现:近疲劳是自然人群到一定阶段的生理现象;关注近疲劳不是治病,而是重视健康,通过科学视觉改善,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近疲劳临床诊疗服务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服务措施,具体来说,重点关注就诊体验,尤其是就诊心理和物理环境方面的优化。在就诊心理方面,笔者认为有2个观点需要着重向公众传递,一是近疲劳的发生发展是人眼调节能力生理性下降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现象。晶状体变化是近疲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及睫状肌收缩能力下降,导致眼睛在看近物时可动用的调节能力下降,当超负荷近距离用眼时,易出现各种疲劳症状和模糊现象,如眼痛、眼酸等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9-10]。主动认知近疲劳,用科学方式来代偿调节能力的下降,则可以有效改善。第二个观点,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诊疗理念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诊疗不是看病,而是看健康”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年龄相关的功能下降,都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合理干预,改善功能。这就是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理念,从而可以提升个体健康生活质量。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医疗机构、媒体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在物理环境设计方面,Wong等[11]提出年长者友好型医院的空间布置应满足操作简单直观(Be simple and intuitive to use)、讯息容易识别(Convey perceptible information)、省力(Require low physical effort)等七大原则。此外,通过建立近疲劳就诊者健康档案、设立健康咨询专线、建立网络预约、科普平台等手段,进一步拓宽就诊者获取医疗服务的渠道,提升就诊便捷性,并增强与就诊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可显著改善其就诊体验。
为了确保就诊者获得科学合理的处方,笔者认为应遵循4个规范化步骤,即问诊沟通、全面眼健康检查、标准验光流程、个性化处方调整。不同于常规的眼健康检查,近疲劳的规范化诊疗更强调个性化诊疗,尤其是在初步问诊时,要根据就诊者的年龄、生活方式以及职业需求进行重点问询,以便充分了解其个性化用眼需求(如年龄、戴镜习惯、视觉任务等)。而在对近疲劳者完成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并通过标准近疲劳验光流程获得初步验光处方后,需特别重视对其不同距离视力、视觉质量以及双眼视功能需求的评估(包括主观满意度和视觉功能评估),以满足就诊者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其日常用眼的舒适性和视觉质量,使得最终的处方能够最大程度优化近疲劳者的视觉矫正效果。
3 进一步开展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科学研究的启示
围绕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的源头机制探索,已经获得丰厚的基础和临床成果。现阶段研究表明眼睛的调节是晶状体、睫状肌及二者的连接结构悬韧带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发现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主要受晶状体的影响[9-10]。多个团队通过年龄相关的调节视觉功能和调节系统成像研究,发现晶状体内部生物力学具有不同层间和不同区域间差异梯度等独特性能;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晶状体中心部的异常结合蛋白逐渐压积,导致中心密度增大、正常蛋白质含量减少,从而使晶状体变得更圆、更厚,并影响晶状体的生物力学差异梯度特性而造成其弹性下降[9]。虽然,目前对晶状体的变化有了更清晰的发现和认知,但如何改善晶状体的弹性,尚未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
目前,近疲劳治疗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光学手段进行视觉功能的补偿,其底层逻辑是根据阅读距离来确定所需的近附加屈光度,以补偿晶状体在近距离调节功能的不足。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镜,即专用于帮助近疲劳者看清近处物体而设计的单焦点正透镜[12]。因其结构简单,阅读镜已成为当前近疲劳矫正最广泛且便捷的矫正方法。理论上,所有镜片材料、形状、色调和滤光片都可以应用于单光阅读镜的制作,其可用性仅受所需处方度数的限制。然而,阅读镜仅能矫正特定距离的视力,因此近疲劳人群仍需额外配备不同的眼镜,以满足远、中、近视力的需求。
通过多个焦点,满足不同距离变化的注视需求而设计的镜片,则以渐进多焦镜为代表[13]。通过个性化设计,自由调整曲面,为配戴者在多个视距下提供更为舒适、清晰的视觉解决方案,但存在需要适应周期的问题,并可能会影响近疲劳人群在工作或驾驶时的主观视觉体验。
而当考虑自然面容的需要时,接触镜可作为一种可选方式[14]。接触镜的自身材料设计和临床验配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而在种类使用方面,可以根据接触镜特点和就诊者的需求,选择单眼视、双焦或非球面设计的接触镜等。
角膜屈光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等,都可以借助类似的光学补偿机制,来矫正近疲劳[10]。
近疲劳的药物治疗研究也趋于热门。目前正在研发的近疲劳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大致分为2种:一是利用了针孔效应的缩瞳剂,低浓度应用时能够通过增大景深来改善近距离视力,目前已经有此类药物上市[15];二是旨在软化晶状体的药物,如硫辛酸,通过破坏晶状体蛋白间的二硫键等异常蛋白结合,恢复晶状体的弹性结构。该类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16]。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大众对提高视觉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给予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近疲劳)者一个合理的诊断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更名,旨在正确引导社会关注眼健康,合理满足个体的健康需求,同时它更是反映社会文明先进程度的标志。因此,我们呼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年龄相关视觉功能衰退(近疲劳)者对眼健康的热情和主动参与,研讨和实践富有针对性的科学临床诊疗管理,关注未来的科学研究,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利益冲突申明 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志谢 林温曼、陈辰、李源源、路九懿为本文收集科学资料,并对更名资料的分类和分析做出贡献
作者贡献声明 吕帆:主导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汇总关键性结论,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姜珺: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邵一磊: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温州 325027
通信作者:吕帆,Email:lufan61@mail.eye.ac.cn
引用本文:
吕 帆 , 姜珺 , 邵一磊 . 老视更名引发的共鸣与科学启示 [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 27(1): 1-5.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41107-00382.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