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争夺愈发激烈。除了上海、西安和深圳等三强,合肥、长沙、广州、郑州、重庆等城市也加速入局。
2024年12月,西安比亚迪汽车全年产量实现新突破,全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如果算上吉利、陕汽等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西安将产生新的纪录。
创投之城合肥则以黑马之姿进入。今年10月,当地宣布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预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
此外,还有多个城市提出力争2025年产量突破100万辆,百万级新能源汽车城较量由此展开。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争夺在上海、西安、深圳之间展开。
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拔得头筹;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2万辆拿下第一;2023年深圳产量迅猛增长,达到178.6万辆,同期上海、西安产量为128.68万、98.38万,位居第二、第三。
随着合肥等城市的加入,较量更加焦灼。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11万辆。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完整的产业生态和强大的消费市场。上海聚集了43家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市企业,占全国的7.1%;专精特新企业169家,占比10.2%,全国省市中排名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364家,占比9%,全国省市中排名第四位。不过,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问题在于,整车方面特斯拉一家独大,其他本土品牌则较弱。
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亦规模大、生态全。
目前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2700家,构建了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而深圳的挑战在于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整车企业比亚迪一家独大。
深圳市预计,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280万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 合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作为后起之秀,2024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蔚来的招引与落户是标志性事件,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签约,目前合肥汇集了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74.6万辆,仅次于西安。合肥的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超300万辆,集群营收超7000亿元。
2023年,长沙、广州、常州、重庆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都超过了50万辆,2024年以来,这些城市的产量也都明显增加。重庆有长安、塞力斯,郑州有上汽、比亚迪,常州有理想,依托车企与产业布局,这些城市也提出百万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5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将超过150万辆,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雏形;到2027年产销量将超过200万辆,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郑州市力争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整车产量超过180万辆,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60%以上,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
西安汽车产量主要来源于比亚迪,甚至可以说西安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也与比亚迪密切相关。
2003年,专攻电池研发的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获得车辆生产牌照,由此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比亚迪西安汽车工厂是比亚迪在全国最大的单一汽车工厂。如今,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已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电子、轨道交通、动力电池、汽车金融等产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4年以来,随着比亚迪集贤园零部件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陆续建成,比亚迪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比亚迪西安工厂有4条总装线在同时生产,每天的产量为4000辆至4400辆,为全年产量破百万辆提供了有力支撑。
▲ 比亚迪集贤产业园
2021年,比亚迪正是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迎来产能爆发式增长。目前,西安比亚迪也在建设研发中心,加大科研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推进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发。据介绍,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落地西安的是吉利汽车目前是吉利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整车生产基地,拥有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是全国整车企业以“零碳”为目标的碳中和标杆工厂。
目前,西安吉利的日产量已超1200台,2024年前三季度产量为21.2万辆,同比增长16.1%。
除了比亚迪和吉利,目前西安还吸引骏驰新能源汽车、秦深盈创氢能汽车、开沃汽车等新品牌入驻,汇聚了德国采埃孚、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锐德等一批新能源上下游龙头企业。
西安新能源的“风”也已经从乘用车吹向了商用车。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陕汽新能源重卡订单同比增长240%,销量同比增长103%;新能源轻卡订单同比增长605%,销量同比增长460%。早在2009年,陕汽就开始研制新能源卡车,先后成立西安兰德汽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研究所、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2021年,陕汽新能源重卡实现小批量试用,销量约210辆。2022年,陕汽新能源重卡销量773辆,2023年销量达3103辆,2024年前11月销量增至5617辆。
▲ 陕汽新能源重卡生产线
如今,西安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以高新区、鄠邑区为依托,比亚迪、法士特为支撑的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以经开区、西咸新区、高陵区为依托,陕汽、吉利为支撑的渭北汽车产业集群。
西安汽车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仅将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确定为2条省级重点产业链,还从财税、人才、新能源汽车推广、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强力举措。
同时,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陕西科创资源,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助力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高速发展。依托秦创原,陕西围绕新能源车企列出的关键技术清单,整合创新力量,建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跨界企业等各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 陕汽新能源系列新能源商用车
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促进乘用车(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能级提升。
2024年前11月,陕西全省汽车产量达到155.8万辆,同比增长18.3%,力争全年汽车产量突破17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连创新高,已经稳居全国前列。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陕西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打造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陕西汽车产业的核心,西安汽车产业在新一轮较量中有实力也有底气。
点击上方小程序,了解更多优质科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