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心理学家“:人人都是NPD诊断专家?

文摘   2024-09-04 12:00   北京  


引言: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等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各种”知识“被"快餐化"得令人瞠目结舌,也催生了一批批”网络心理学家“——他们最大的特质,就是“你有病,我有药”,随便给他人下个病理学诊断,然后借机谋利。他们只需要极其有限的信息,比如一张照片,几句话,就可以给你进行网络会诊。比如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几乎成了某些"心理咨询师"的"万用诊断",其实大多数只是看了几个网络视频,就摇身一变成了NPD的"诊断专家"。
有趣的是,许多专业临床心理学家私下调侃:要判断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否不入流,只需看他是否经常”胡扯NPD“。仿佛掌握了这个"标签神器",谁都能立即成为"专家",随手给人贴上一个看似高大上的心理学标签。
这种现象不仅对真正的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构成了讽刺,更严重误导了公众对心理学的理解,潜在地伤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以NPD为例深入探讨这个现象,揭示"抖音心理学家"泛滥的危险

"抖音心理学家"的崛起

在“抖音”上,“心理学家”的门槛似乎低得惊人。只要你看过几条短视频,学习了“识别NPD的三大秘诀”,你就可以自信地开始在自己周围寻找NPD的“典型症状”。然而,真正的NPD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种网络诊断的荒谬性在于,它将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游戏化、娱乐化。对于那些真正受到NPD困扰的人来说,这种随意的诊断不仅无助,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困惑和伤害。想象一下,如果医学诊断也像“抖音”诊断那样随意,会是什么场景:


“医生,我今天早上打了个喷嚏。”

“哦,那你一定是得了重症流感!”

“可是我只是打了个喷嚏啊?”

“相信我,我在抖音上看过很多关于流感的视频。”



NPD:被误解的复杂障碍
NPD是一种复杂的人格障碍,其诊断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全面的评估。然而,在"抖音心理学"的世界里,NPD被过度简化了。常见的误解包括:

将普通的自恋行为等同于NPD:事实上,适度的自恋是健康的自尊的一部分NPD是一种病理性的状态,涉及持续的自我膨胀感、缺乏同理心等复杂症状
忽视NPD的复杂成因NPD的形成涉及遗传、早期经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些行为特征
将NPD标签化为"坏人":这种简单化的标签不仅不准确,还可能加深对NPD患者的污名化,阻碍他们寻求帮助。

"抖音诊断"的危害
这种泛滥的"抖音诊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误诊和过度诊断:没有专业训练的人很容易将普通的性格特征误认为NPD,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阻碍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当NPD被轻易地用作标签时,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因为害怕被贴标签而不敢寻求专业帮助。
加深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将复杂的心理障碍简化为几个行为特征,可能加深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和偏见。

专业诊断的重要性
真正的NPD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这个过程通常包括:

详细的临床访谈
标准化的心理测评
行为观察
病史收集
排除其他可能的心理或身体疾病
专业的诊断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标签,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计划。


为什么滥用NPD是心理咨询师不合格的表现

滥用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标签,是心理咨询师不合格的明显标志。首先,NPD是一个复杂、严重的心理障碍,诊断必须基于严格的标准和全面的评估。频繁且随意使用NPD标签,反映了咨询师对这一障碍的理解肤浅,甚至可能是在迎合大众对“自恋”的猎奇心理,而非真正帮助患者。

这种滥用不仅简化了诊断过程,还可能掩盖患者的实际心理问题,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所需的正确支持。心理咨询师的责任是深入理解患者的独特情况,而不是急于贴标签。随意使用NPD标签,实际上是在对患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最终会加剧患者的困惑和痛苦。

更严重的是,滥用NPD标签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责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首要不伤害”,任何诊断都应基于充分的证据和严谨的判断。随便给人贴上NPD的标签,不仅助长了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误解,还可能加深对某些群体的污名化,这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应有的职业操守背道而驰。

因此,一个滥用NPD标签的心理咨询师,不仅暴露了其专业能力的欠缺,更凸显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不合格表现。这样的心理咨询师,不仅无法有效帮助患者,反而可能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如何理性看待"抖音心理学"
虽然"抖音心理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但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些信息:

将短视频作为了解心理学的入门,而不是诊断工具
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不轻易给他人贴标签
意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不能简单化
如果真的担心自己或他人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培养同理心和自我反思
与其忙于给他人贴标签,不如:

培养同理心:试图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judge
注重自我反思: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人的"缺陷"
学习有效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沟通,而不是诊断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警惕简单化和标签化的倾向。NPD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不应被轻易地用作标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理性地对待心理健康知识,拒绝成为"抖音心理学家",而是培养同理心,学会自我反思,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FOLLOW US

面授课程
1、【8月22日】王建平教授团队 | 基于评估诊断的个案概念化系统培训
2、王建平教授团队两年CBT项目~第八届、第九届北京班,第十届南京班,网络班
3、【11月2日】邱敏丽 | 沙游疗法连续培训项目
4、【11月7日】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5、【12月27日】叶绮华 |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6、【25年4月】王建平教授团队 | 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


1、【6月6日】吴家硕 | 第三届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3、【7月21日】李松霖 | 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杀预防与干预培训项目





4、【8月3日】辛挺翔 | 动机式访谈(MI)连续培训项目
5、【9月25日】邱敏丽 | 沙游疗法网络督导班
6、【10月17日】盛晓春 | 第四届系统式家庭治疗
7、【11月4日】林祺堂 | 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8、【12月17日】林祺堂 | 第七届 叙事疗法
若喜欢,点个“赞或者“在看再走吧~  

中育心理
科学 / 专业 / 有爱 / 有趣,欢迎加入中育心理 / 心理学人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