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让你疲惫不堪的,可能是这个原因
文摘
2024-09-09 17:00
北京
当提到「压力」时,你想到的是什么?
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事情:比如应对一项艰难的挑战,遭遇难以解决的问题,直面突如其来的意外,陷入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境况……
但其实,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非常细小的事情,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压力源。
比如什么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你是一个不喜欢出风头的人,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整个部门面前做汇报;
你正在做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但主管突然打断你,要求你先完成他这边的一个紧急事项;
你对接的客户很难沟通,老是翻来覆去地问你一些重复的问题,让你看到就心烦;
你的团队里有人没有按时完成他的工作,导致你不得不加班来帮他「擦屁股」;
你和朋友聊天,因为一个小小的分歧而不欢而散,产生了一个微小的矛盾……
我们很少会把这些事情称为压力。因为在我们看来,这些事情似乎司空见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每个人都会碰到。如果这也叫做压力,那是不是显得自己有点脆弱了,有点无病呻吟?
但实际上,
当你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当你生活的「稳定状态」被外在的事物干扰时
,这就形成了一种压力。
它会对你造成「情绪劳损」,消耗你的心理能量,让你产生负面感受 —— 无论它多么细微。
这种负面感受,单独来看可能无足轻重,但一旦它们累积起来,就会成为一颗沉重的砝码,压在你的心上,让你疲于奔命。
管理学家 Rob Cross 和 Karen Dillon 把这种现象称为
「微压力」,
跟传统的压力相区分。
它跟传统的压力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的压力,可能是来源于能力的不足。也就是你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去解决它,于是你需要让自己进入一个高度唤醒的应激状态。它是复杂的、困难的,需要全力以赴去应对。
而这些微压力,更多是一种摩擦性的。它们既不复杂、也不困难,可以轻易被你解决。但在你解决它们的过程中,
它们会对你产生微小的负面作用。这些负面作用累积起来,
就会耗尽我们的能量,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前者十分罕见,我们真正遭受到的压力,往往都是后者。
原因在于:后者的来源是非常多元的。一切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一切会让你产生不快的事件,一切打破了稳定状态、需要你去弥补和解决的问题,无论多么渺小,都可能形成一种微压力,对你产生作用。
正是这些微压力,在你不知不觉之中,蚕食掉你的精力,吞噬掉你的时间,消耗掉你的热情……
所以,如果你觉得每一天都十分疲倦,总是提不起精神,也许可以观察一下自己: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遭遇到这些微压力?
你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经常都用在去安抚和消解这些微压力上面?
这很可能就是造成你疲惫不堪的核心原因。
那么,如果你正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如何让自己摆脱微压力的侵扰呢?
不难发现:造成微压力的,其实并不是这些问题本身,而是它们所带来的负面感受的累积。因此,摆脱微压力,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并不难解决),而是如何不让这些负面感受累积起来。
换言之,解决的方式就是两条路径:
要么尽可能减少它们所带来的负面感受,避免大量累积;要么尽可能创造正面感受,来对冲和抵消掉负面感受。
我整理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是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减少负面感受,可以参考这些方式:
1)倾诉、吐槽和表达性写作
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到不舒服时,我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去消解它,而是把它宣泄出来,让它有一个出口。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
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向你的朋友倾诉和吐槽。你可以找一个密友,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互相倾诉;也可以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组一个小群,遇到问题就在里面吐槽。仅仅只是让自己感到「我的问题被别人看见」本身,就能极大地缓解负面感受。
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不希望给别人造成困扰,可以怎么做呢?
心理学上常用的方式,叫做
「表达性写作」。
简单来说,就是写日记,记录下你遇到的压力,书写让你感到焦虑和烦恼的事情,真实地抒发对它们的感受和想法。不用担心被别人看见,可以完全袒露自己的内心。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只需要几分钟的表达性写作,就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让自己从压力中挣脱出来。
2)见缝插针,提前去做可能有用的事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时候,产生微压力的往往不是我们实际去做的过程中,而是在我们等待着它到来的日子里。
因此,一个有效的做法是:
见缝插针,提前去做可能有用的事情,让自己感到问题在提前被解决。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下个月有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还没到该开始的时候,但你今天恰巧有闲暇时间,那么你不妨把这个事情拎出来,着手去做一点相关的行动。只要是让自己感觉「对它有用」就可以,随便什么都行。
比如:你下个月有朋友来探访,需要接待他们,那你不妨提前做一点规划,比如看看最近有什么活动、构思一下可能的路线……诸如此类。不一定能用上,但它可以让你感到「我在提前解决问题,我赚了」。
不要小看这种细微的满足感,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你对生活的掌控感,抵消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感受。
3)换一个角度,重新思考和看待问题
牢记一个原理:造成负面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 ——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经典的
「情绪ABC理论」。
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重新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给它找到一个正面的、积极的解读
,从根源上打消自己的负面感受。
我最常用的做法叫做
「经验心态」。
也就是这样思考:这件事情能够增长我在哪方面的经验值?它能如何让我变得更强大?
比如:我要去做某件很长期又很繁琐的事情,就可以这样说服自己:这件事情虽然很麻烦,但它可以增长我的见闻和阅历,让我知道它是什么流程、是怎么做成的,丰富我的人生体验,以后也许在什么地方能用上呢。
又或者:我不得不去做一件我没有把握的事情,对结果十分忧虑,就这样说服自己:好吧,它很困难,我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挑战,看看我能想出多少办法去攻克它,试一试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反正最坏的结果也不会比「我不去做」差多少,又有什么损失呢?
要知道,痛苦是主观的。只要你不觉得痛苦,只要你能找到动力,那么克服困难,其实就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行动起来,将问题分解成场景和行动
记住一个原则:当你感到烦恼和焦虑时,待着什么也不做是没有用的,这只会不断增长压力。
你要做的是立刻行动起来,随便做点什么都好。
做点什么呢?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去分解问题,列出可以采取的行动,把问题拆分成非常细致的场景和步骤。第一步,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场景,可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话;第二步……以此类推。
很多人可能会问:可是,我也不知道到时会遇到什么,没有办法做得很准确,可能做出来的计划到时全都用不上,这样有用吗?
当然有用。要知道,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到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吗?其实不是的。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掉负面感受,给自己一个底气,让自己能够保持更好的状态,去面对问题和挑战。
换言之,「行动起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自我暗示:
我并没有坐等问题到来,而是积极主动地应对它。
这个自我暗示本身,就能提高我们的控制点,帮助我们对抗它所带来的微压力。
5)拉开心理距离,从第三人称角度看待自己
当我们自己遭遇问题时,我们与问题的「心理距离」是非常近的。因此,我们需要额外付出一笔庞大的认知资源,来抵消掉问题所带给我们的威胁。那么,剩下能够供我们思考的认知资源,就会非常捉襟见肘了。
因此,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人为地拉长我们跟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
我非常推荐的方式是:想象不是自己遇到了问题,而是一个跟自己境况非常相似的朋友,遭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你现在需要去安慰他、开导他。你会说些什么?你可能会如何帮他分析得失、权衡利弊?
进一步,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有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那么,当他遇到这种情形会怎么做?
如果是未来的、更加成熟和睿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么做?
这可以立刻帮你警醒过来,让你用一种更客观、更冷静的心态面对当下的问题,摆脱情绪的内耗。
上面是减少负面感受的方式,下面是一些可以带来正面感受的做法,帮助你抵消微压力。
1)培养一门作为「防火墙」的爱好
培养一门爱好,让它把自己的生活跟压力切割开来,让自己感受到生活并不是只有压力和疲惫,还有希望和乐趣,是帮助自己对抗压力最直接的方法。
它就像一道防火墙,帮你把压力挡在外面。让你在疲惫和烦恼时,可以躲进去喘息,让自己得以休憩,重新恢复精力。
它最好是长期的,需要投入精力的,需要动手去行动和创造的,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2)记录令你感到开心的事情
我换过不少工具,也换过不少做日志的形式,但无论如何,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记录令自己感到开心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以很小:比如学到了一个新知,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做成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某项技能或爱好上得到突破,想通了一个考虑了很久的问题……都可以。
这可以有效地为你注入能量,让你拥有更佳的状态去对抗压力。
3)跟家人进行更多的正向联系
不妨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你的家人,跟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深入交流和谈心,增长对彼此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跟家人一起出去玩玩,或者共同做一些事情,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家人身上,让自己脱离工作的状态,重新找到被关注、需要和爱的联系感。
这会为你带来不竭的能量和动力。
4)列出自己的社交支持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人永远都能从跟别人的联系中获得力量和正面情感。最需要避免的情况,就是始终抱持着「一切问题都必须我自己扛」的信念,这是不可取的,它只会持续为你增添压力。
试一试去思考:如果遇到困难,你可以向哪些人求助?他们可以帮到你什么?他们可能对你说些什么样的话?可能会如何陪伴你、鼓励你?
你永远不是孤身一人,从身边的联系里所获得的力量,就是我们对抗困难的最大助力。
5)放松注意力,从自然界获得疗愈
试着放下手头的事情,到自然界当中走一走(只要有绿化的地方就可以,比如公园)。
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持续在使用「自上而下」的注意力状态,总在不断地搜寻问题、处理任务,这种状态会持续消耗我们的认知资源,让我们感到疲惫。
而在自然中,这种状态得以缓解,我们会切换到「自下而上」的模式。直接带来的感受就是:你会感到更安宁,更平静,更舒缓,脑海中那些喧嚣的声音似乎暂时都不见了。
你的副交感神经会被激活,内心深处仿佛有一些东西在萌动,呼吸变得更悠长,心跳也会变缓下来,整个人会感到更松弛。
6)提高跟朋友见面交流的频率
在这个时代,网络如此发达,以至于许多人都开始忽略线下的社交,转而用线上交流来替代。
但要注意一点: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动物,对社交的需求是写在基因里的。线上没办法满足全部的社交需求。我们始终还是需要见面,去观察别人的神态和表情,沉浸在交流之中,寻求双方感受和氛围的同步 —— 这会是一种强有力的疗愈。
2023 年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跟朋友的面对面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幸福感,降低焦虑和压力。(Hall等, 2023)
如果觉得这个频率太高,难以实现,也可以适当降低,但尽量保持在一周一次以上。这可以为你带来强有力的联系感。
7)重温过去的美好经历和感受
打开你的相册,翻出那些让你难忘的、美好的记忆。可以选择一张照片,问问自己: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场景下拍摄的?它带给你的美好回忆是什么?你还能不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受到当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和心情?
这些经历越个人、越私密越好,最好是跟你的个人特质密切相关的 —— 比如自己第一次获奖的经历、被公开表扬的经历、第一次约会的经历……这样,可以为你提供更充实的信念感,强化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它们会成为你力量和信念的来源,为你注入不竭的动力。
8)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压力,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没有饱和。一个简单的现象是:只有当我们胡思乱想时,我们才更容易感到压力;而当我们专注去做一件事情时,其实是不会感到压力的。
因此,平时可以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自己有闲暇的时候,找出来,让自己进入状态,心无旁骛去做。
这些事情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不用刻意去追求「有用」,也不用去寻求意义。
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去做,心无旁骛地关注「当下」,获得宁静和平和,并且能够在完成后得到成就感 —— 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FOL
LOW US
面授课程
1、
【8月22日】王建平教授团队 | 基于评估诊断的个案概念化系统培训
2、
王建平教授团队两年CBT项目~第八届、第九届北京班,第十届南京班,网络班
3、
【11月2日】邱敏丽 | 沙游疗法连续培训项目
4、
【11月7日】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5、
【12月27日】叶绮华 |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6、
【25年4月】
王建平教授团队 |
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
1、
【6月6日】吴家硕 | 第三届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
-
I
)
3、
【7月21日】李松霖 | 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杀预防与干预培训项目
4、
【8月3日】辛挺翔 | 动机式访谈(MI)连续培训项目
5、
【9月25日】邱敏丽 | 沙游疗法网络督导班
6、
【10月17日】盛晓春 | 第四届系统式家庭治疗
7、
【11月4日】林祺堂 | 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8、
【12月17日】林祺堂 | 第七届 叙事疗法
若喜欢,点个“赞
”
或者“在看
”
再走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0NzEzNA==&mid=2651840416&idx=1&sn=dabec1ba3728988f567b4e91641f5167
中育心理
科学 / 专业 / 有爱 / 有趣,欢迎加入中育心理 / 心理学人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
心理治疗实录+3. 如何开始
【25年3月高阶·成都】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招生中
【初阶进行中】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 林祺堂
【12月开课】第七届 叙事疗法连续培训项目招生中 | 林祺堂
王建平CBT连续培训项目【团队介绍】
补充心理能量的5种方式
【11月20日 · 督导】盛晓春 | 第三届系统式家庭治疗网络督导班
【福利优惠开启】王建平团队·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修正“功能不良图式/信念”培训项目
中育心理+香港认知治疗学会 | 第五届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项目开启
【CBT会客厅】躺不平的你,可是在过45°的日子?
沙游手作课 | 邱敏丽【沙游·象征·小物制作】系列专题课程全新推出
【黄富强教授推荐】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 叶绮华(香港认知治疗学会督导师)
【进阶·进行中】第三届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连续培训项目 | 吴家硕
心理短片 | 父母教养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11月7日进阶·成都】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招生中
【开课倒计时3天】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 林祺堂
【中育经典】第七届 叙事疗法连续培训项目招生中 | 林祺堂
幻想与现实之间:游戏在婴儿观察和儿童与成人分析中的意义
【11月 ·督导】盛晓春 | 第三届系统式家庭治疗网络督导班
中育心理+香港认知治疗学会 | 第五届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项目开启
【福利优惠开启】王建平团队·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修正“功能不良图式/信念”培训项目
心理治疗实录+2.治疗方式
沙游手作课 | 邱敏丽【沙游·象征·小物制作】系列专题课程全新推出
【10月31日·进阶】第三届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连续培训项目 | 吴家硕
【黄富强教授推荐】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 叶绮华(香港认知治疗学会督导师)
心理短片 | 《女の子》:内心的探索
【中育经典】第七届 叙事疗法连续培训项目招生中 | 林祺堂
【进阶·杭州+高阶·成都】邱敏丽 | 沙游疗法连续培训招生中
【11月进阶·成都】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招生中
【CBT会客厅】停不下来的内耗,要如何停下来?
【中育经典】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 林祺堂
【11月 ·督导】盛晓春 | 第三届系统式家庭治疗网络督导班
【早鸟优惠最后1天】王建平团队·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修正“功能不良图式/信念”培训项目
如何提高决断力?
中育心理+香港认知治疗学会 | 第五届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项目开启
沙游手作课 | 邱敏丽【沙游·象征·小物制作】系列专题课程全新推出
【黄富强教授推荐】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 叶绮华(香港认知治疗学会督导师)
【CBT 会客厅】你知道,你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么?
【10月31日·进阶】第三届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连续培训项目 | 吴家硕
【进阶·杭州+高阶·成都】邱敏丽 | 沙游疗法连续培训招生中
【11月进阶·成都】邱敏丽 |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连续培训招生中
捕捉“真实世界”的信息:生态瞬时评估在自杀研究中的应用
【早鸟优惠倒计时1周】王建平团队·体验式技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修正“功能不良图式/信念”培训项目
【中育经典】第九届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 林祺堂
【中育经典】第七届 叙事疗法连续培训项目招生中 | 林祺堂
【失眠来访招募】吴家硕 |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连续培训项目(网络)
【11月 ·督导】盛晓春 | 第三届系统式家庭治疗网络督导班
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心理学学科前三名不变,北师大8年蝉联第一!
【黄富强教授推荐】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专题培训 | 叶绮华(香港认知治疗学会督导师)
心理治疗实录+序言-1.什么是心理治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