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结束,很快又要到出分数、选专业、填志愿的时候。看到新闻讲张雪峰的志愿填报课程竟然要卖到2万块,且排不上号,可见家长和学生们对志愿和专业是越来越重视了。
我很喜欢看高考分数线的变动,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周期和产业变迁,尤其是家长和考生们越重视志愿填报、越了解各个专业的背景下,分数线与社会行业景气度的敏感性其实也在提升。
没有系统性查找和整理数据的时间,简单汇总历年武大、中大、山大这三所高校的各学科分数线数据,看能不能管中窥豹找出些规律:
1、选的是学科门类非常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2、山东、广东、湖北分别是北方、南方、中部的高考大省,这几所学校在省内的招生人数较多,因而有一定代表性;
3、正好这几所学校的分数线数据披露比较全面,2020年之后的数据都是从招生官网直接摘录的,2020年之前的从“高考网”找的,应该还是比较靠谱;
4、分数线优先采用该专业所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排序,没有披露平均分的情况下,用投档分或最高分。
山东2020年高考已经开始文理不分科,贴得下,索性多贴几年的。
样本量有限,也不至于能有什么太多结论,几点直观感受:
1、各个学校的学科设置,整体还是有着往大类招生转变的趋势。越来越多设置一些试验班,不像以前把专业设得非常细分。武大2007年的理科类招生专业竟然多达94个,中大也有75个之多,这几年都明显缩减了。
一流大学的话,在本科教育阶段,大类招生确实更符合趋势,后续读研读博再细分,给学生更多选择。
2、比起理科生,文科学生的专业选择少很多,基本只能在经管法/社会历史/语言/新闻传播这些学科大类里选,从就业角度,都是技能性较弱的一些专业,也导致即便这几年经管类专业热度下降的情况下,文科生还是没得选择,经管类基本还是第一选项。
这又涉及高中教育改革的话题了,如果按照通识大学教育的培养路径(职业教育另说),高中阶段理科、文科那点深度,不应该成为方向分流的依据,进而导致学生上大学选专业时少掉很多选择。
3、我比较关注经济金融类专业的热度变化,新千年以后经济类专业的热度持续上升,但其实对于理科考生来讲,在00年代经济类专业往往还并非第一选项,各种选择比较多元。不过从10年之后,变成文理科清一色都是经济金融类霸占高分榜。
情况在这两年有了明显变化,2020年以来山大的经济学专业分数排名持续下降,23年甚至都到了中部靠后;中大尽管文科生还是第一选择经济类专业,理科生这边已经连续被医学相关专业超过;武大这边也是,因为文科类搞了一些综合试验班,如此一来,经济学专业在文科生的选项里都已经大大往后了。
4、基建行业不景气,土木、建筑类的专业,也是下滑得厉害。山大这边,土木类、建筑学连续几年都是接近分数垫底的专业了;武大2023年还设置了工科试验班,但很不幸工科试验班(土木类)、工科试验班(水利类)分数排在所有专业最后。
5、医学类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的热度明显上升。2020年后,上面三所学校的医学类专业分数连年上升,且8年制、5+3一体化、本博连读这种最受欢迎。学生们彻底人间清醒了,索性一步读到位,读最不会失业的专业,要的就是确定性。
6、高校也都在不断根据市场热点和就业方向等调整专业设置,搜了下目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不下20所。
7、目前高校里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更多还是体现出受社会变化所产生的滞后影响,我们更期待是反方向,尤其是一流学府,能否在有些方面由学校引领社会。
8、说句不太中听的,高校整体的这些教学情况大家也都懂,名校以下的话,教些什么、学些什么也就那么回事,不用对专业有太多执念,最后也都影响不大。
很快蓝领工作的收入普遍会超过大部分普通白领工作,职业化教育可能才是适合大部分考生的出路,学点实打实的技能,比啥都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