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有个好地方

文摘   2024-05-19 05:24   广东  

周末刷到一部好电影,片名就叫《树上有个好地方》,讲的是90年代乡村小学里的故事,有过八九十年代农村生活经历的,应该会很有共鸣,在各种细节上还原度非常高。

主演的小演员,表演自然,力度拿捏的也很到位,一口陕西话更是增添亲切感。不过多剧透,感兴趣可以看原片,1个多小时也不算长。

对于好电影的认定,尤其故事片,一直以来我的标准很简单,只要情感真实、质朴,基本不会差到哪里去。反过头来,那些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情节而情节的,只会让观众尬在原地。如果在此基础上,所表达的东西还能体现深度、引发思考,则能再上台阶了。

片中的校长是那个年代老师们的普遍代表,不能说不负责,但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以打骂责罚作为主要教学工具,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尽管一路是所谓“成绩好的乖学生”,没有在这方面留下阴影,但再回想当时有些老师在班上体罚和责骂的尺度,放到现在估计被家长们告八百回了。

也有觉得当下矫枉过正同样有问题,老师完全不敢责骂,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逆商”和抗击打能力,但整体而言,相比以前肯定还是更加科学和进步。

话说回来,老师真的是所有职业里最特殊的一份职业,多少学生的人生轨迹,就是被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位“好”老师或者“差”老师所影响。

我们当然希望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品德高尚、专业过硬、方法得当,但这不现实,老师也是人。

如果非要有所取舍,我觉得对不同阶段老师的要求,还是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越是低年级,像初中、小学老师这些,越是应该注重基本品德,越是高年级,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专业能力则要被强调更多。当然绝不是说大学老师、硕导博导可以没有师德的意思,而是站在对学生影响的角度,上大学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接近形成,被个别老师带偏的概率要小。尤其现在大学生们接触信息很广,也浑身都是反抗精神,这几年高校里很多老师行为不端,最后反被学生们教做人的比比皆是。

但小朋友们则不然,遇到不公,根本没有反抗老师的能力。而且在心智成熟阶段,异常敏感,老师对学生情绪的影响以及观念的引导可就太重要了。具体能学到些什么知识,反倒其次,最后也都还给老师了。

理想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自然生长而又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面对小朋友和后来者,也都是“师者”,这既是对他者的责任,也是对自我的提醒。

电影还有第二部,评分也不低,收藏起来有空再看。

十一万路口
知识,常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