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从汉砖上的汉画像,到宅院塔寺中的精美砖雕,古人以砖为纸,留下内容丰富、技法精湛的砖雕作品。作为历经千年的古老技艺,砖雕在一代代工匠人的传承创新下,成为散发独特魅力的艺术瑰宝。
在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有这样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卜文俊,他是“魏氏砖雕”第四代传承人,与“砖”结缘已经40多年。 走进卜文俊创立的魏氏砖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门口几面宽大的墙壁上都是砖雕作品,青灰色的砖石透着几分古朴,精致细腻的刀工让人赞叹。“魏氏砖雕”制作工序繁多,从选土、配料、酿泥,到捏制、雕刻,再到建窑、烧制都有讲究,一道道工序下来,曾经普普通通的泥土已然有了“灵魂”。卜文俊说,一件砖雕作品的诞生要经历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步骤,每一步都有说法。当然,最考验手艺的是浮雕与透雕,得小心再小心,动物的胡须、花草的花瓣根茎,用劲稍大就会雕坏或崩碎。 砖雕,这项建筑雕刻技艺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建筑雕刻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魏氏砖雕”源自凤岭乡于河村。120多年前,于河村村民魏孝祖机缘巧合下跟随河北砖雕艺人学艺,掌握技术后创立“魏氏砖雕”。“魏氏砖雕”有一个祖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第三代传人魏世祥生了5个女儿,没有儿子,随着年龄增大,魏世祥的忧虑也越来越重:“魏氏砖雕”技艺能不能传承下去?又该传给谁呢?卜文俊是“魏氏砖雕”第四代传人,与“砖”结缘已经40多年
1980年,卜文俊和魏世祥的女儿魏凤萍结婚,第二年他开始给岳父打下手,边干边学,边学边悟。渐渐地,他喜欢上了砖雕艺术,便想着跟岳父学习“魏氏砖雕”的核心技艺。“开始岳父受祖训影响并不愿意传授,为这事我还专门去请了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去做思想工作。”卜文俊回忆道,最终他以勤奋踏实肯钻研打动了岳父。魏世祥打破祖训,将“魏氏砖雕”所有要诀传授于他。从此,卜文俊开始接手“魏氏砖雕”,系统学习从选土、配料、酿泥到捏制、雕刻、建窑、烧制的复杂工艺流程。 接过传承的重担,卜文俊深知肩上的责任。“传承不仅是将这门手艺传下去,更是让更多人了解砖雕艺术,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雕刻技艺。”卜文俊说。 此前“魏氏砖雕”以遵循古法为主,多年来,卜文俊在继承传统砖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技术和元素,根据软雕和硬雕的不同特点,大胆对砖雕工艺进行改进。酿泥过程中用棉花替代动物毛发,使泥质更加细润,黏接力更强,解决了烧制过程开裂和配料短缺的问题;用机械和泥代替人工和泥,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和泥效率;软雕工艺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翻模,产量翻番……卜文俊在继承传统砖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技术和元素
如今,“魏氏砖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对接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开发新产品300多种,广泛应用于景观园林、餐馆茶楼、寺庙等,这门老手艺在创新中得到了发展。卜文俊坦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文化产业,不但成本高,产出效益也是有难度的。”尽管如此,他表示还是要克服困难,依托各方资源把砖雕做好、做强。 2014年,卜文俊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氏砖雕”打开了传承的大门,让热爱非遗的人们得以接触到它。如今,“魏氏砖雕”生产基地已成为砖雕艺术培训、非遗文化实践、学生研学、师范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魏氏砖雕”历时百年,岁月见证了手艺传承的艰辛不易,也印刻下手艺人精益求精的不变初心。“传承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很辛苦,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才能有更好的明天。”在卜文俊心中,他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博大精深的砖雕文化,这份传承的责任让他在这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中,始终保持那份匠心和坚持,也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总是焕发出新的光彩。“魏氏砖雕”制作工序繁多,从选土、配料、酿泥,到捏制、雕刻,再到建窑、烧制都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