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画报】传承一曲道情,守护一份乡愁

企业   2024-12-04 15:58   宁夏  



一本杂志的影像记录


撰文/郭存阳 摄影/郭存阳、陈静




    在麻黄山,起伏着、回荡着的是代代传唱的麻黄山道情,它是麻黄山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麻黄山乡地处盐池县南部

    麻黄山道情流行于盐池县麻黄山乡一带,早期源于甘肃环县地区,最初以皮影形式演出,清末民国初年,开始由艺人搬演,逐渐在盐池县形成一种皮影与艺人同台演出的民间小戏。麻黄山道情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麻黄山,起伏着、回荡着的是代代传唱的麻黄山道情,它是麻黄山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麻黄山乡地处盐池县南部,这里虽然山高沟深、沟壑纵横,但别具一格的传统村落、窑洞民居能清晰地展示出这片大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唐平庄村,一处处修缮一新的窑洞庄院映入眼帘,院子里树木苍翠,青石铺路,安静而朴素。在这里有一间特别的窑洞——“道情工坊”,窑洞内陈列着关于道情的古老乐器、珍贵的剧本手稿和各种皮影剪纸作品,每一个老物件都静静地诉说着麻黄山道情的前世今生。

麻黄山乡唐平庄村“麻黄山道情”雕塑

麻黄山道情工坊

    “这些老的乐器及手写剧本凝聚了道情传承者的心血,是我多年来寻访多地,从老艺人手里淘来的。最古老的物件是一个动物皮影,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唐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范殷贵说,“目前,唐平庄村加上我有3位道情艺人,我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我们既能唱又能拉,还能制作,每个人都可以担当不同的角色。”

    “道情是国家濒危剧种,剧种丰富多彩,节奏感鲜明,并且有婉转悠扬的拖腔烘托气氛。麻黄山道情使用麻黄山的方言土语,给这一剧种增添了不同的风采,而且融合了陕西定边、甘肃环县道情的特点,又结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再经过不断的总结演化最终成型,并延续至今。”范殷贵介绍说。

制作皮影的工具


范殷贵在制作皮影

    1936年,盐池成为革命根据地,不少道情艺人参加了革命文艺活动,经常以道情形式演出反映革命斗争的小戏,如《红军打花马池》《打土匪》《红军打屈县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虽然没有专业的道情剧团,但盐池县秦腔剧团也曾以道情形式演出过若干剧目,民间自乐班村村皆有。如今,经过不断发展演变,麻黄山道情逐渐形成演唱、道白和皮影相融合的皮影与艺人同台演出的形式,目前已整理编排了坐唱形式的《幸福生活感谢党》《盐池赞》等50多本道情清唱短剧目。

    “道情皮影戏让观众眼前一亮,孩子看见就不想走了,道情戏配上皮影,比原来清唱有趣很多。”现居盐池县的李鑫说,道情的唱腔和韵味带给他的回忆,充满欢乐和温馨。

    在麻黄山乡,有一对从年少唱到白发、从青年唱到老年的夫妻徐有科和田凤英,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们可是麻黄山乡的“大明星”。

    老两口的家是三孔气派的窑洞,徐有科说:“一间窑洞我们休息用,另外两间窑洞放的都是与道情相关的设备,还有一个小剧场,乡亲们可以到我家来看道情。”

    今年74岁的道情艺人徐有科年轻时是村上的村医,从十几岁开始跟着舅舅学习道情,四处演出,50多年来从未间断。“我觉得这个调调特别好听,幽远绵长,走在山路上吼上几嗓子,感觉特别舒服。”徐有科笑着说,过去他去村民家看病要走不少山路,他常边走边唱,这会驱赶一路的疲惫和枯燥。

    71岁的田凤英年轻时经常在村里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大家都认得我,每次我上台演出,还有‘粉丝’挤到台前为我鼓掌呢!”田凤英笑着说道,她在表演中逐渐爱上戏曲和曲艺,听到民间老艺人在村头表演道情后,她就跑去看,渐渐对道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天资聪颖,听过一遍就会唱,就这样,她开始四处“偷师”,自学自唱,不亦乐乎。

徐有科和田凤英是麻黄山乡的“大明星”

徐有科和田凤英经常用自制的四弦和渔鼓排练演唱曲目

    一把四弦、一副摔棒,一句句简单的曲调、一连串“嘭嘭嘭”的渔鼓清音……没有特定的服饰,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徐有科和田凤英凭着心中的热爱和坚持,就这样唱了几十年。“道情主要采取借灯、传影、配声的手段演绎故事。节奏有欢快的,也有悲伤的。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乐器有四弦、二胡、大锣、小锣、渔鼓等十几种。”徐有科说,他最拿手的就是《十月怀胎娘艰辛》,除了演唱经典曲目,他还会结合现实自编自演一些道情戏。

    “老百姓的戏唱不完,不能丢!”在徐有科看来,日子虽然越过越好,但依然有个心愿,“这几年政策好,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重视,趁着这个好机会,我可以多做些传承工作。有请我们去唱道情的,能去的一定要去,如果道情传承不好、发展不好,我们感到对不起‘道情人’,对不起道情戏的老祖宗。”徐有科说,虽然道情市场没有过去兴旺,但依然还有观众,“一场演出,1000个人我们唱,10个人我们也唱。只要我们还能动弹,就要继续唱下去。”

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

当地群众观看道情表演

    盐池县为指导鼓励发展道情传承人,以徐有科名义成立农民文化大院,开展创作、排练、传承等工作,并根据相关政策对非遗传承人按照级别予以补助,并将麻黄山道情项目以及传承人写入《盐池县非物质遗产系列丛书》《盐池非遗》等书籍中予以留存传播;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还出资为道情艺人们购买了道情演唱的乐器、道具等,让麻黄山道情表演无后顾之忧。

    同时,盐池县通过道情打造“道情传理论”宣讲品牌,融合麻黄山的方言俗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道情词”,提高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并联合文联、道情传唱艺人、民间作曲家等进行“道情词”现代化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唱,让道情被更多的人知道和认识。

宁夏画报
《宁夏画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具有国际国内发行资质的大型精品月刊。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与摄影爱好者了解西部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和地区建设的导向性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