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报老照片】贺兰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企业   2024-09-19 11:07   宁夏  



一本杂志的影像记录


撰文/单鹏飞、温晋林、璩向宁、湖春元  摄影/单鹏飞、温晋林、马雪映




    贺兰山第四纪冰川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军驻宁某部水文部队曾做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尔后1991~199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宁夏大学自然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开展了"贺兰山地区第四纪古冰川研究"这一专项研究。

    课题组成员穿沟谷攀山峰、遭雨淋雪冻、露宿崖洞和羊窝棚,克服野外艰险,科学考察取得确切结果。首次在贺兰山中段干沟梁、主峰和黄土梁等地发现了古冰川作用的遗迹,既保存有冰川侵蚀造成的冰斗和刃脊地形,也遗留了冰川沿沟搬运消融后依谷坡形成垄状的堆积物,以及冰川挟带砾石磨蚀而成具磨光面的擦痕石等,同时还在贺兰山西边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首次发现了能够定量指示古气温下降值的冰楔假型。

    课题组运用多种现代理论和方法,并借助测年等实验技术认为:贺兰山在距今6.5~4.2万年和2.5~1.8万年时,分别在海拔 2850~2900米和3100米以上的山顶地区,形成了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的冰雪世界,积雪日积月累生成冰川冰形成沿沟下移的冰川,冰川舌端抵达最低高度在海拔2700米以上,冰川体延伸最大长度不足3公里;山麓地区年均气温较今低12~14℃,山地反映年均气温0℃平衡的雪线海拔高度较现代理论雪线降低了1100~1300米。

    贺兰山第四纪冰川专项研究,1994年3月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审核验收按期结题。1995年11月,这一研究成果经宁夏青年科技奖专家委员会评审,认为它不仅在宁夏第四纪领域第一次以确切的数值恢复了区域古气候,并且填补了我国东西部交接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环境变化研究的空白。

    因此,贺兰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确切发现和冰川作用期次及规模的认定,不但更加完善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为东西部对比起到衔接作用,而且还为宁夏北部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全球变化,把沙漠、黄土、冰川等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作现代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宁夏画报》1996年第4期,原文标题《贺兰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文字有改动)

在主峰南坡岔沟源头海拔3050米地区,发现具有冰川堆挤,冰下与冰上融出结构的冰川堆积物

课题组成员露营于干沟梁山顶海拔3300米寒冻洼地

石灰窑沟口具有细砾板状透镜体和巨砾龙头结构的泥石流堆积物

主峰北坡边渠沟海拔2500米处谷坡崩塌体和坡地流水堆积物

冰川发育有效证据——磨光面与擦痕同生,并沿砾石长轴方向发生

宁夏画报
《宁夏画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具有国际国内发行资质的大型精品月刊。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与摄影爱好者了解西部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和地区建设的导向性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