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来了一对同村的小姐妹,两人65岁上下,从外形上看,第一位阿姨矮小瘦弱、皮肤白皙,另一位身材结实、皮肤黝黑,接诊医生心里有了初步判断——两位阿姨尤其第一位阿姨可能患有骨质疏松,而之后的骨密度报告证实了结果,前一位骨密度T值-2.9,诊断为骨质疏松,而后一位骨密度T值-1.0,在正常和骨量减少的边缘。随后,医生为两位阿姨制定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和基础治疗的方案。
为什么仅凭外形,可以初步判断骨质疏松?为什么瘦人,尤其“小老太太”、“窈窕大妈”,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明显大于正常体型者?
“瘦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1
“瘦人”体内脂肪组织比正常体重指数的人少
研究认为,体重过低时,由脂肪组织转换而来的雌酮量减少,体内脂肪的减少意味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凋亡减少,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进而导致骨强度下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2
通常饮食摄入较少
尤其肉类等动物蛋白和含钙量较高的奶制品摄入量明显不足,造成骨骼代谢所需的“原材料” 如: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等严重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3
关于低体重状态
适当的力学刺激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强度,人体骨骼的受力状态直接影响骨的密度和强度。肌少症和体力活动减少造成骨骼负荷减少,使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强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现象。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低体质量
骨质疏松症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体重因素很容易忽视。体重指数(BMI)越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越大。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了202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管体重、强骨骼”,并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
合理饮食、正确补钙
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钙推荐量:800~1200mg/天。
骨质疏松人群钙推荐摄入量:1000mg~1200mg/天。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浆、虾皮、深绿色蔬菜等。
尽可能通过饮食补充,饮食不足时,可考虑钙补充剂。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2
补充维生素D
补钙的同时,还要重视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而且能够促进钙质沉积到骨头上,所以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人,维生素D缺乏也不容忽视。维生素D主要是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的,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每天大约20—30分钟。
3
补充维生素K
维生素K主要存在绿叶蔬菜里,绿叶蔬菜经过肠道菌群合成发酵形成维生素K2,维生素K2是骨钙素合成的一个辅因子,可以让钙沉积在骨骼,使我们的骨骼更强健。
4
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同时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中老年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行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舞蹈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管体重 强骨骼
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